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唐滨妮)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布了2023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结果,认定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
此次公布的名单分为5组(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别是:第一组10家,包括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值得关注的是,比对上一年度公布名单,此次南京银行新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意味着其系统重要性程度有所上升;其余银行在分组上未有变化。
据南京银行2023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2.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超1600亿元,增幅近8%。存款总额达1.3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200亿元,增幅10%;贷款总额达1.0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100亿元,增幅超12%。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超240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非利息净收入达106亿元,同比增长近7%,在营收中占比近44%,同比上升1.48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超106亿元,同比增长5.26%。
在英国《银行家》杂志近期公布的2023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南京银行排名升至第91位,跻身全球银行百强行列,近五年累计提升38位,彰显出该行快速增长的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的市场地位和强健持久的发展韧性。
202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以下简称《评估办法》),是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认定的依据,也是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附加监管要求、恢复与处置计划要求、实施早期纠正机制的基础。今年是《评估办法》正式发布以来,央行等金融监管部门第三次发布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系统重要性银行即银行中规模较大、地位重要的少数银行。因为其结构和业务复杂、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在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往往对其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以保障其更加稳健持续发展,解决“大而不能倒”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按照《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的要求,共同做好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工作,督促系统重要性银行按规定满足附加资本和附加杠杆率要求,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损失吸收能力,发挥好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合力,促进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不断夯实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