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4月13日,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主办,广西爱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发展抗衰老产业论坛”在京举办。
论坛以“发展抗衰老产业,促进健康长寿”为主题,与会嘉宾们围绕“政策解读,产研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科技创新”共同探讨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下的健康产业发展新态势。论坛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副理事长朱怡霖主持。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为我国健康养老产业指明了更为清晰的发展方向和更为有力的政策支持。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顾问曹荣桂在致辞中表示,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 2.96 亿,占总人口的21.1%,平均年龄为78.4岁,实现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愿望是个重大的民生问题。相关政策的出台是对银发经济行业发展的指引、支持与鼓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表示,发展银发经济需要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抢抓机遇、集中力量,鼓励与会嘉宾与同业人员共同为银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经济系统分析室主任李军对《意见》进行了解读。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闫青春发表《创造新质生产力 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的主题演讲。
论坛上,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刘仁富发表题为《抗衰老产业的现状及前景》主题演讲。他表示,当前我国抗衰老产业面临着产业规模小、投入资金低、监督管理弱、孵化模式少等短板和难点,但是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抗衰老产业的发展前景具有市场规模大、受众群体多、个体需求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而科学研究是推动抗衰老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应鼓励和支持科学家开展抗衰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推动科学发现转化为实际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松灵在题为《科技创新在抗衰老产业中的转化应用》的主题演讲中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老年人期待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强。据预测,中国抗衰老市场规模有望在未来达到1500亿元,科技创新将成为抗衰老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他表示,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养老院、智慧社区等应用场景的落地将加快科技创新与抗衰老产业的融合。建议抗衰老产业参与者可从投资研发、关注市场趋势、跨学科整合、建立合作关系、品牌建设和营销、全球化视野等十个方面把握抗衰老产业的发展机遇,推动抗衰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论坛还举办了以“抗衰老致力长寿产业技术与创新”为主题的专题对话,参与嘉宾围绕“基因技术、再生医学、分子诊断、皮肤抗衰、化妆品产业、中老年慢病”展开讨论。专题对话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百军教授主持。
论坛举办期间,中国抗衰老促进会长寿工程分会成立仪式同期举行。该分会由各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健康机构、长寿科技企业等联合打造,围绕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长寿资源,推动国内养老产业向长寿产业做战略纵深转移,为国内长寿科技企业与各大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等搭建深度交流平台,打造优质长寿科技产学研用产业链群。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长寿工程分会会长、广西爱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邝中博士表示,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及中国抗衰老促进会长寿工程分会将始终以发展抗衰老产业为核心,致力于推动长寿科技在抗衰老产业中的应用,秉持使命和目标,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加大对长寿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助力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幸福和长寿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