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脏联盟自2000年开始,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确定为“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2011年起改为每年9月29日。今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为“相知用心”(Use Heart, Know Heart)。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为使大家更深入了解重症心脏疾病的相关知识,协和医生来为您讲述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低心排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的概念、病因、监测手段及治疗,帮助大家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面临的挑战形成更清晰的认知。
Q1 什么是低心排量综合征?
低心排量综合征是一组以“心排血量下降、外周脏器灌注不足”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在心世界心脏日|心脏术后,这种疾病要警惕
时间延长,并发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增加,是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Q2 出现哪些症状应警惕低心排量综合征?
若有神志改变如烦躁、嗜睡,呼吸急促,心慌,尿量减少,肢端湿冷,皮肤花斑、发绀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Q3 哪些患者容易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
近期或术前的心肌梗死导致了室壁运动障碍、术前心室舒缩功能障碍、术中瓣膜置换或成型不满意、术后心肌顿抑、心脏前负荷或后负荷异常、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
Q4 低心排量综合征如何治疗?
低心排量综合征的核心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正如今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相知用心”,在出现上述低心排量综合征相关表现时,我们应充分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干预。
低心排量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分为生活方式干预及医疗干预。我们应做到:
1.按时服药:伴有低心排量综合征患者可能需服用地高辛、倍他乐克等药物强心或控制心室率,小小的“药片”可以让我们心脏变得“更有劲”、还可以延长心脏舒张期,增加心肌灌注,从而提高心脏的储备与功效。
2.管理容量:低心排量综合征患者的“容量窗”往往较窄,容量不足会导致重要器官灌注减少,而容量过多则导致心脏做功增加,从而增加心脏不必要氧耗。因此应按时服用利尿剂,平时维持稳定、适当水平的液体摄入。
3.加强保健:低心排量综合征患者的身体受不得“折腾”,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导致患者病情的急剧变化。
因此,在存在可逆因素时要尽快纠正,如心肌缺血要积极再血管化治疗,心包填塞要积极行心包穿刺,心律失常要积极复律治疗等。
同时,若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时,要积极控制相应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