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当阳光洒落在云南农业大学的校园里,赵红业已经穿梭在各个实验室之间,指导学生、检查数据,这样的画面经常会在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小型猪基因编辑与异种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里呈现。
赵红业是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一名教授,也是一名农工党党员。一路走来,赵红业在异种器官移植用供体猪构建、人类疾病模型创制以及抗癌药老药新用机制等方面的持续探索研究,推动异种器官移植进入临床成为可能,为万千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攻坚克难 坚定选择
2009年,赵红业从日本留学归来,在云南农业大学开展教育和科研工作。在和学校前辈的接触中,赵红业对异种器官移植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发了她对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的信心。
提及开始异种器官移植相关研究的初衷,赵红业说:“器官供体短缺和费用高昂是全球面临的共同医学难题,异种移植可能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潜在途径之一。”
“在推动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的过程中,异种的选择很关键。我们经过多次对比试验,最终决定选用云南本土的滇南小耳猪作为异种器官移植的供体。”赵红业介绍,云南特有的滇南小耳猪体型比一般的猪小,在器官构造和大小上与人类接近。
“做科研很难,但一点都马虎不得。”赵红业常说,万事开头难,科研也是如此。“过去,我们缺少经费、平台和人员,为了做研究,经常借设备、赊欠仪器设备款、拖欠猪饲料款等。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我们从未想过放弃。”
“科研是连接科研工作者和人民的一座桥梁,我的目标就是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服务人民,造福人民。”赵红业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经过长期的科研与探索,赵红业团队的科研成果为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发挥专长 倾心育人
赵红业团队有着许多医药生物领域的优秀科研工作者,在她的带动下,团队成员发挥所长,致力于异种器官移植研究。近年来,该团队与国内多家医院合作,先后开展了多项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包括猪到非人灵长类、猪到脑死亡遗体以及猪到肝癌患者的辅助性肝移植,均取得显著成果。
在学校里,赵红业也是一名教师,她始终认为科研的火种需要代代相传,用心教学、细心育人的工作同样马虎不得。“做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害怕坐冷板凳。我们在前面为年轻人铺路,摇旗呐喊,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献计献力。”
作为前辈,赵红业不断激励后辈们怀揣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勇敢地攀登科研的高峰。“教学与科研有很大区别,我属于科研型的教师,一直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赵红业说。
科研征途 希望满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可供移植的人类器官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成功应用,将极大缓解这一问题。
赵红业深知,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非一蹴而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努力和毅力。“将简单之事持之以恒地重复,你将成就专家的深度;而将重复之事倾注心血去做,你必将成为领域的赢家。”赵红业说。
在科研道路上,赵红业十分注重发挥党派优势,积极参加农工党各项活动,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加入农工党这个大家庭后,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党内人士,也有了很多和他们交流学习的机会。”赵红业介绍。
谈及未来,赵红业坦言,科研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她将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持续提升研究水平,并不断发挥党派优势,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
“科研不仅仅是为了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更需要将成果应用于实际,解决人民的健康问题。”赵红业说,未来,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领域依旧宽广且充满挑战,这是一条漫长且需持续努力,也是充满希望的征途。(完)(刘东 李晶晶 杨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