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朝山溪水流,后有丘陵龙脉来。在福建闽西山区连城县宣和乡,有一座隐于山水间的古老村落——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培田村。
培田村曾是连城到汀州府古官道上的驿站,至今仍较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客家古民居建筑群,被誉为“客家庄园”“民间故宫”。近年来,培田村按照“一山一田一寨”的旅游发展布局,不断挖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在传承“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传统的基础上,打造了“客家培田•耕读为本”的古村旅游品牌,吸引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位于培田村景区入口不远处的吴健龙百货店是这里的“网红店”,店铺保留着木质结构,屋顶铺满茅草,古香古色,极具当地古民居建筑风格。而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不仅仅因为小店的颜值。
图为改造后农网小店的一角。
转型升级 特色经营
“作为我们村首家转型的农网特色终端,我倍感自豪。” 店主吴健龙难掩兴奋地说。“不仅店铺焕然一新,经营理念也得到了提升,可说是‘靓’了面子,‘实’了里子,‘厚’了底子。”吴健龙结合当地景区消费实际,不断扩大店铺经营范围,目前售卖涵盖闽西八大干、客家老酒、红衣花生、白鸭、黄蜡石摆件等旅游特色商品,并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农家乐餐饮服务。吴健龙的勤劳肯干加上花样经营,使得进店客流量日益增多,生意越来越好。
吴健龙百货店的成功蜕变,是连城县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缩影。在旅游兴村的政策指引下,连城县根据各村镇特色,对文旅资源进行整合,不少村民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镇区建设的基础上,农网终端建设新模式得以有效推进。据介绍,连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农网终端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因店制宜原则,制定了“一店一方案、店店有特色”的经营策略,不仅指导店面更新,营销人员还“送课上门”传授经营技巧,并在线上交流分享,帮助村民打造特色农网小店。
图为培田村春耕节期间,零售客户店铺为游客提供休息场所与便民服务。
数智赋能 焕新活力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农网小店也要跟上数字化、智慧化的步伐,提升现代化经营的能力。
“以前每次订完货,我都需要用个小本子登记我的订单,现在通过数字化终端管理系统,我能实时查看到自己的经营情况、库存情况。这样我可以根据实际销售情况,确定订货方案,再也不需要用土办法记账了,特别方便。”吴健龙介绍道。
随着数字化工具的引入,培田村的农网小店,不仅家家实现了全商品扫码、全方式支付、全店铺管理,还建立了自己的VIP会员档案,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突破了盈利瓶颈。
图为连城县局(分公司)营销人员(右)在指导零售客户使用数字化终端管理系统。
青山绿水环绕,村舍古韵悠悠,无数游客来到培田村静赏古建筑之美,慢品客家耕读文化。在人潮熙攘间,特色农网小店与老式豆腐坊、杂货铺相映成趣。农网终端建设已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有效助力着乡村振兴,一间间特色农网小店如音符般,正在谱写古村的时代新曲。(李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