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尼勒克县城一角)
尼勒克,蒙古语意为“希望”“新生命”。自古以来,这一片广袤草原就是民族融合、携手共进之地。现如今,经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尼勒克县焕发出勃勃生机。逐渐成为产业兴旺、安居乐业的希望之城。
(研学馆收集各种植物和中草药标本1400多种,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一个科普窗口)
千年古杨树依然屹立,尼勒克县原生态湿地古杨自然林范围大、覆盖广,经过科学规划和高水平整治,古杨树林已华丽转身,成为西部区域最大、生态效益发挥最好、保护最完整的原生态湿地古杨风景区。中国石油援建1000万元,配套建设科普研学馆、市民书屋等,成为市民研学、休闲、健身的绝佳去处。
从扶贫扶智到造血发展再到乡村振兴,中国石油积近30年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和产业项目支持,数届帮扶挂职干部接续努力,如今,尼勒克县与中国石油血脉相通,石油元素无处不在。
(孩子们快乐的童年)
(中国石油十几年前援建的尼勒克县中心幼儿园已发展成为该县最大、设备设施最完备的幼儿园)
彭老师在尼勒克县中心幼儿园已有20年教龄,她清晰地记得,2010年10月28日,中国石油援建的幼儿园整修一新,重新开业,基础设施完善,一直沿用至今,每年有100多名幼儿从这里进入小学,发展至今,这座幼儿园已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幼儿园。
十几年前修建的数条引水灌溉渠道,19眼机井,仍然还在继续发挥功能,虽然渠边的“石油渠”字迹已斑驳,但流淌在村民心中的“石油渠”依然汹涌。
(正在建设的乌赞镇玉米烘干厂)
尼勒克县是一个玉米种植大县,播种面积18万亩,基础产量16万亩,玉米烘干一直是一个难题。近些年来,陆续投用的一些小型烘干厂,远不能满足需要。2022年,中国石油投入援建资金1000万元在乌赞镇建设大型玉米烘干厂,日处理玉米可达1600吨,能有效缓解周边三个乡镇的玉米烘干压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产业带动、精准帮扶“投送”能力,近年来,中国石油在研究如何发挥地方资源禀赋、培育龙头产业集群方面深调研、细谋划、利长远、重实效,相继建成喀尔沃依村母马培训繁殖基地、团结村人居环境整治“零碳排放”一期工程、尼勒克黑蜂产业园等一大批产业和民生项目。
2020年以来,中国石油采取“组合拳”式项目精准帮扶,在挂职干部选派、资金投入、消费帮扶、智力支持等方面保持“四轮驱动”,共投入资金6720万元,实施特色产业项目12个,助力尼勒克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尼勒克县古杨湿地保护区已改造升级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
从“基础建设”到“低碳宜居”,团结村即将迎来绿色蜕变。由中国石油援建 “中国石油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二期项目”正在尼勒克县团结村加速推进。经过一期治理后,团结村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在二期建设中,团结村将以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示范建设为主题,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建设、零碳小院建设等重点任务的实施。(胡仁伟 陈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