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0月3日电(刘桔、汤冬旸)眼下正是橙黄橘绿的收获季节,在长江之滨、峡江之畔,三峡大学也迎来了它的百年华诞暨本科教育45周年。
百年峥嵘,初心如磐。回望来时路,三峡大学扎根祖国大地,深耕荆楚沃土,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向同行;展望新征程,三峡大学将继续站在时代潮流前列、攻坚克难前沿,踔厉奋进。
图为航拍三峡大学。新华网发
跨越百年历史,成就峡江明珠
三峡大学的百年办学史,是一部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奋进史。
1923年,在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进程中,中国博医会在安徽安庆创建医药技士专门学校,后几经迁建更名为宜昌医学专科学校,这是三峡大学的发展源头。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拉开帷幕,数万名水电精英汇聚湖北宜昌,翻开了我国水电建设的壮丽新篇。与此同时,一所水电高校也与这一宏伟工程结伴相生。
三峡大学校史专家田吉高说,1978年,为服务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发展、支持葛洲坝水利工程建设,国务院批准新建葛洲坝水利工程学院,采取基地办学的模式,将学院建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旁,便于学校直观教学,利于学生实习实践。
学院创办初期十分不易,教师和教室是迎面而来的两大难题。
田吉高说,为支持办学,水电部从华东水利学院等部属院校借调了一批基础课和公共课教师,并从三三〇工程局和其他部属大型水电工程局选调了一批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师资力量。
学院仅用3个月时间,首批建成3144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教室和食堂,加上原有校舍,基本保证了当年招生的需要。谈及当时场景,田吉高回忆说:“建设一片火热,所有教职工们不分职务,大家一起动手,赢得了宝贵时间。”
1978年10月15日,一个晴朗的秋日,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成立暨首届学生开学典礼大会在刚刚落成的学生食堂举行。至此,这所备受瞩目的水电院校,成功实现了“当年批准、当年筹建、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既定目标。
在三峡大学校史中,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学院的建成,为一段时期内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1996年,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独立成校。同年,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宜昌大学合并组成湖北三峡学院。
2000年,湖北三峡学院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合并,组建三峡大学,成为当时位居湖北省属前列、规模较大的本科层次综合性高等学校。
世纪新声,万事待举。昔日皖江之畔的悠悠文脉,已跃升成为一颗璀璨的峡江明珠。
图为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八二届本科生毕业合影。新华网发
不断强筋健骨,服务国家战略
从这样一组数据,可以直观感受到三峡大学的发展巨变——
从小山包上孤零零的一栋三层灰砖楼房,到如今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的综合性高校;
从首届招收124名本科新生,到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4652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7622人,来华留学生1300余人;
从首届招收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水利工程机械和工业电气自动化3个专业,到如今设有22个学院,80个本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
三峡大学校长王炎廷说,三峡大学缘水而生、因水而兴,近些年,学校不断夯实学术基础地位,加快向研究教育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转型。
高质量学科建设,为学校“强筋健骨”。截至2021年11月,三峡大学的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4个学科先后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的行列。
其中,水利工程学主动服务西电东送和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解决了葛洲坝、水布垭、三峡工程、白鹤滩等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难题;主动服务长江大保护战略,解决了长江水质安全、流域综合治理和河湖生态修复中的若干技术难题。
镌刻着基地办学的时代烙印,三峡大学积极推动校企校政合作。近些年,三峡大学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百家龙头企业深度合作。
学校把科研创新作为重要使命。目前,三峡大学建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5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0余项,1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三峡大学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学校还是“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组织成员、“世界高校联盟”常设秘书处单位、国家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单位等。
2018年,被湖北省政府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9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21年,一颗国际编号为216319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三峡大学星”……在新的发展征程中,三峡大学收获了各种荣誉,它的名字也“愈擦愈亮”。
图为三峡大学桃花盛开美景。新华网发
笃行兴国之志,培养栋梁之才
国以才立,校以才兴。王炎廷说,多年来,三峡大学牢牢抓住人才第一资源,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强基计划、人文社科振兴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借智工程等,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原副校长、国际知名的水利及地质工程专家李焯芬全职受聘三峡大学,成为三峡大学首位全职院士。同时,学校还聘请张祖勋、王浩、钮新强、任辉启、王复明、谢先启、王明洋、胡亚安等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水利工程学科战略科学家。
目前,三峡大学有全职院士、国家特聘专家等一批全职高层次人才,有双聘院士8人,有省部级以上人才、专家310余人。2022年,学校15名学者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榜单,学校也被评为“湖北人才工作十强高校”。
卓越的师资夯实了人才培养基础。如今,已有30万名毕业生从三峡大学走出,他们的身影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我国水利、电力、教育、卫生、建筑等各行各业的重要力量。
在水利工程学科领域,学校先后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启贵、杨泽艳等一大批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破解行业发展难题的优秀技术人才。
在电气学科领域,学校培养了10余名“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200余名电网公司技术能手;全国每10名特高压工程人员中,就有1名三峡大学校友。
在健康学科领域,学校不仅培养出叶章群、黄文林、方邦江等一批优秀校友,自2004年至今,已为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家培养医学人才700余名……
百年求索,风华正茂。三峡大学党委书记何伟军说:“作为一方树人之地,三峡大学将始终坚持‘立足三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努力建设成为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
图为三峡大学在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特等奖。新华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