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部署,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文件旨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建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师资保障,对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五个方面的意义。
《通知》把稳了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发展的“方向舵”。文件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发展指出了两个阶段的方向:第一步,“到2027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数量结构更加合理,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可以满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其中,合理的队伍数量结构是表征性发展,评价激励和保障是机制建设,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是本质性要求,满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最终达成性目标;第二步,“到2035年,体育教师队伍发展要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的要求,形成完善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促进体教深度融合,造就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持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其中,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形成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必须,促进体教深度融合和持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综合素养是体育学科的任务要求,而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是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终身体育社会建设终极目标的第一资源。两个阶段的任务相互衔接、逐步进阶,与国家的整体发展和现代化教育发展密切联系,成为了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舵。
《通知》擘画了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发展的“路线图”。文件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发展擘画了清晰的路线图:路线图分为十个方面的步骤。第一是明确体育教师队伍发展两步走的方向和目标任务;第二是强化教育家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体育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第三是通过科学规划体育教育专业规模、扩大体育师范生数量和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等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第四是对班师比和专项教师配备要求等优化体育教师的补充机制;第五是通过强化体育教师资源监测机制和优化体育教师资源调配等优化资源配置;第六是通过加强培训和基地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第七是提出各县(市、区)设置中小学专职教练员的要求以落实教练员岗位;第八是通过多项体育教师激励和表彰措施完善评价激励机制;第九是通过提出总体谋划、定期研究、纳入督导、强化监测等强化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第十是提出加大力度、优化支出、纳入预算、重点支持、引导社会资金等要求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保障。十条措施既是对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要求,也是科学发展体育教师队伍的方法论和路线图。
《通知》为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发展开辟了“快速路”。文件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务实有力的创新举措:一是加速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出鼓励高水平体育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加强体育教育师范生培养,在国家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优师计划”等培养计划中扩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数量,提高体育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二是加速优化招聘补充,明确以学校按班师比配备体育教师,支持吸收优秀退役运动员、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体育教师,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满足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需要;三是加速优化管理配置,推动师资共享平台共建,统筹资源配置,推进“县管校聘”的体育教师管理制度,鼓励区域内建立体育教师的资源共享。
《通知》是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发展的“加油站”。文件的多条举措为体育教师的工作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如“各地各校科学合理确定中小学体育教师课时量,并将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大课间、体质健康监测、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等计入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遴选表彰中保证体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运动服装,并在教学装备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各地各校要定期开展优秀体育教师专题宣传活动,选树一批‘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先进典型”等新的规定,为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提升提高职业自尊心提供了可靠保障,为体育教师队伍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通知》为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划出了“安全线”。文件对体育教师的素质素养提出全新要求,画出“安全线”。一是要求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二是要求建立符合体育教师岗位特点的招聘办法,严把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关,招聘岗位一般应明确体育专业要求,非体育专业应具有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证书,突出专项运动技能水平的考察,其他学科教师兼教体育课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专业运动训练经历;三是要求完善体育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职称评聘标准,优化岗位结构,着力提高体育教育人才在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等方面专业素养水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州大学特聘教授 毛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