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2022年最佳老旧院落改造示范奖名单出炉。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下属成都市建筑院承接的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银桂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3个改造项目获评“最佳老旧院落改造示范奖”。
社区广场
这些老旧院落褪去了杂乱无序形象,变身为了公园城市社区的“金角银边”,成为了成都城市有机更新的又一注脚。
“良药”治“旧伤” 城市更新焕发老城活力
“从‘剩余空间’到‘金角银边’的转变过程,相当于一个疗伤的过程。”成都市建筑院营门口街道银桂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徐珣说。
据了解,银桂片区老旧小区占地120亩,项目改造涉及8个老旧院落、6条区间道路、2个小游园和1个社区公共配套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0.7万平方米。改造前的银桂片区里存在着不少未被高效利用、缺乏规划和管理的“剩余空间”,随着时间推移,“杂乱脏”的无序面貌逐渐成为居民对这类空间的固定印象。
“在营门口街道银桂片区老旧小区改造中,和建筑里面更新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更触及老旧小区顽疾,其改造结果也更能让居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徐珣说,“这样的改造项目,就要求我们在‘小空间’里做出‘大文章’。”
更新后的街角空间
徐珣表示,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则如同一剂“良药”,能够为老旧小区乃至一个城市片区“疗伤”,让老城重新焕发活力。
更新不是目的 共治才是初心
在银桂片区,成都市建筑院通过跟居民座谈交流,对片区进行整体规划。经过新建党群活动中心、旧车棚改商业、移植10余大树等一系列改造后,如今,这里没有了乱搭乱建的凉亭、棚子,车辆有了停放的地方,居民活动也有了专属广场。
成都市建筑院执行副总规划师何昕表示:“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初,我们通过进院、入户、倾听、商议等多种方式,深入调研、细致摸排,在多元诉求中凝聚共识。”
“要取得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的改造成果,就一定要群众参与进来。”徐珣介绍,城市更新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其成果维护同样如此,只有统一协调上位政策、基层组织、居民三方需求,才能打造形成共治共享的公园城市社区新场景。
“不仅是从客观上改变了空间的面貌,还会把居民的积极心理调动起来,形成‘还是一个更有序的环境更好’的共识。”徐珣介绍,同时,还要考虑城市文化和区域特色,保留原有的市井生活氛围,增加景观、景墙,反映老成都府南河周边的生活场景氛围,为居民保留历史记忆。
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履行国企责任
成都市建筑院还秉承了集团“为公园城市而生”的使命担当,在服务推动城市更新行动各个项目中履行国企责任。
“我们充分认识到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重要抓手,以绣花功夫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动工作,着力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何昕表示。
据悉,在推动城市更新上,成都市建筑院遵循“整体谋划、连片规划、系统集成、分批推进”的工作思路和系统集成1+3+N的特色工作体系,联动片区体检,协同社区党建,推动智慧便民安防保障建设,组合实施N种改造策略。
自2021年起,成都市建筑院已完成老旧小区、院落改造类项目有23个,正在设计中的项目有10余个,占成都主城区同类项目总数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