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期间,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做客新华访谈,就AI大模型的发展等相关话题作了分享。
新华网:您眼中的互联网在这十年的发展是怎样的?
王坚:这十年互联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年前,移动互联网也是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但是到了今天,就有人说,之后再开启的人工智能时代,可能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要更加有意思得多。乌镇峰会其实见证了这个产业的变化,是很了不起的。
在这期间我们也看到有新生力量、新的企业崭露头角,所以互联网行业的新陈代谢很快,我觉得互联网在很长时间内,可能在50年甚至100年间都会持续影响我们,这中间会发生很多事情,乌镇峰会一定会见证这些事的发生。
新华网:您眼中的乌镇峰会是怎样的?
王坚:我觉得乌镇发生了很多变化,这样一个看起来历史悠久、并且不位于城市中心的地方,能吸引大家来参加乌镇峰会,让我们形成对互联网的认知,是很有象征意义的。
峰会本身还是有很大向心力的,每一届内容都不一样,大家会期待着下一年会议的举办,所以它形成了历史的习惯以及某种对未来的期待,这样的会其实是很难得的。
新华网:本次乌镇峰会您关注了哪些主题?
王坚:把数字经济跟工业体系连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今天人工智能很热门,我们确实到了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到了新的阶段,但不是简单地加一个应用的问题。
我相信在未来新的工业体系,它也是会以计算为核心的新的技术体系来支撑。那当然里面会有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技术,而且除了人工智能,还会有新技术体系的出现。
新华网:从阿里云的创始人,到“民企院士”,再到之江实验室主任,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转换?
王坚:在身份转换的过程中也让我经历了不同的科技创新方式。不管是在大学、外企,还是在民营企业、之江实验室,看似变化,其实也可以说是没有变化,因为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其中,产学研是很关键的,过去我们讲产学研的时候会强调它是一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产是产,学是学,研是研,我们希望把它串起来,但很少觉得它是一个有结构的、紧耦合的机制,其实产学研联动起来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想之江实验室可能就是起着这样作用的存在。
新华网:AI大模型是今年行业的关注焦点,您怎么看待这一技术趋势?
王坚: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即生成式预训练Transformer模型)的潜力在今天还是没有被很好地看透,大模型技术还有很多可能性。
你把GPT当做是一个新的工具,工具还能干什么?我们今天也是不知道的。你可以把GPT看作是一个新发明的轮子,那么这个轮子你可以干什么?你可以用在自行车上、汽车上还是火车上?这个想象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对我们来说是多了一个轮子,那互联网就是你的动路,如果把我这两个比喻放在一起,可以想象之后30年还是很美妙的。
另外一个比喻,是云计算和GPT的关系,就像是电和电动机的关系,所以如果把GPT当做我们发明的轮子,它跟互联网的关系,就是车跟路的关系。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记者:张璇
拍摄:张灵 夏越峤
剪辑:张灵
文字:郭妍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