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 11日下午,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科技筑基 智启未来”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京举办。首场圆桌环节,北京市丰台区委教工委书记、丰台区教委主任杨晓辉,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局长于曦,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局副局长李保雪围绕《数字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区域特色打造》进行了讨论,该环节由新华网主持人刘燕主持。
数字化时代,多地积极推进数字教育战略,探索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杨晓辉介绍了丰台区推进数字教育战略的举措。
首先,通过构建“网络教育生态圈”,实现了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丰台区搭建了‘丰信’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区域业务系统与学校业务系统的整合,从教学资源到教师继续教育,实现教师‘一账户’全面管理以及资源数据的区域统筹。”杨晓辉表示,通过“丰信”平台,丰台区整合了全区各校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统一的教育资源库,引入智能算法实现资源精准推送,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需求。其次,持续推进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训。据悉,丰台区通过定期举办信息化教学研讨会、工作坊和线上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掌握先进数字化教学工具和技术。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跨校、跨地区的网络教研活动,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创新人才多元培养方式。今年3月,丰台区创新人才发展中心、丰台区青少年创新学院成立,挂牌首批13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丰台区还制定了区级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和区域创新人才培养长链条生态体系。
杨晓辉表示,对教育数字化,特别是和学生接触的教育数字化,我们持积极但谨慎的态度。“其中涉及很多方面,不仅是技术应用,还包括学生能否进行有效自我管理、如何应对信息多元化和青少年尚不成熟的心智之间可能产生的教育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逐步探索。”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教师数字化素养高低直接决定了新的技术能不能有效应用到教学具体环节中。杨晓辉介绍,丰台区高度重视对教师数字化素养的培训,今年开展了全员人工智能培训,也和北京科学中心合作,针对各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学干部开展了专门培训。他表示,“明年我们也专门规划了相关课题,
要继续持续推动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让教师对数字化发展的认识视野越来越开阔。”通过教研提升学校数字化能力。杨晓辉表示,丰台区重视教研部门的作用,首先在教研部门运用精准化的教学方式,在老师的示范课上运用信息技术,待到形成成熟课程与使用模式后,再进一步推广。
同时,杨晓辉表示,丰台区也在按照全区产业发展部署,根据学生兴趣,着力打造无人机等示范性课程。“我们希望通过小切口的课程,逐步引领数字化融入课堂。我们也鼓励、支持各校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和教师专业优势,做一些自己的探索,通过区级引领和各学校广泛实践,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数字化给未来教育带来了不确定性和确定性,杨晓辉认为,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技术变革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要用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不能漠然于变革之外,必须要有行动,还要有定力。他表示,我们要思考在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可能会进一步优化,一对一个性化教育可能会进一步优化,教师能力素质必须要进一步优化,同时家校社互动形态也可能会优化”,在这些方面要主动去设计,主动去谋划,主动推动一些变革。此外,杨晓辉还表示,教育工作者还要高度关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能力培养,要明确必须严格坚守的边界底线,“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孩子,让他们在信息化大潮中成为受益者而非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