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高校思政课就要讲好故事,把握好思政课教育叙事的“五度”。
思政课教育叙事要有理论深度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理论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思政课教育叙事要讲“深”,不能只讲“浅层”“表面”的知识,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更要讲“深”马克思主义道理中所蕴含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真理性,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充分体现思政课承载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要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作为叙事主题,挖掘小故事阐明大道理,选择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教育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魅力和理论魅力。
思政课教育叙事要有视野广度
讲好思政课需要有大历史观、大局观,需要在中外对比、古今对照中讲清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中国、看待世界,在全球化视野中批判鉴别、明辨是非。通过生动、具体的纵横比较,把历史讲鲜活,把现实讲深邃,引导学生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课内课外两个空间中讲好思政课。课内,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育叙事,构建图、文、声、像多维协同的叙事系统;课外,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沉浸式、场景式、行走式的教育课堂中,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掌握规律、坚定自信。
思政课教育叙事要有情感温度
思政课是触动学生心灵的课程,要从高校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寻找思政课教学主题和学生成长主题的契合点,及时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焦点,用科学的理论回应学生合理关切,解答学生思想困惑。不仅要讲马克思主义的大道理、大理想,也要讲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小人物,讲好百姓故事,讲好大学生身边故事,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激发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要善用大思政课,建立大思政资源库,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讲有温度的思政课,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思政课教育叙事要有现实热度
思政课教育叙事要立足现实,在客观现实基础上,寻找教育与生活的契合点,让课堂和社会生活有机衔接,善于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及时捕捉“热点”、解释社会“疑点”,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脱节的矛盾,处理好教学主题的宏大性与学生关注点的微观化的矛盾。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不怕问、怕不问、见问则喜,准确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分析问题、有力辨析问题,领悟科学理论的真谛,廓清理想信念的迷雾,让青春之问在生活的万千气象中找到精彩回答。
思政课教育叙事要有价值高度
思政课要注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思政课教育叙事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要讲好爱国故事、爱党故事、爱社会主义故事,筑牢政治认同的根基。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社会责任感,从而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和内涵式发展。(作者: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林莉 李俊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