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2023第三届全国皮肤罕见病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办公室副主任李林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高兴华以及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崔勇等线上参会。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晋红中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刘洁、左亚刚共同主持开幕式。
会上,晋红中教授介绍了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蕈样肉芽肿(MF)诊疗协作项目最新成果,并主持了成果发布仪式。通过代表性病种,该项目构建皮肤罕见病的规范化医疗方案的示范、应用及推广体系,提高临床诊疗效率,达到医患双方共赢的目标。
一直以来,医师诊断GPP水平参差不齐,诊疗方案不统一,面向患者的疾病科普一直以来较为匮乏。为此,皮肤罕见病专委会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国内首个GPP诊疗协作项目,牵头建立由全国30余家大型医院构成的GPP诊疗协作体系,开展了全国多中心GPP注册登记研究,并启动GPP临床诊疗路径的制定。目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面向患者的GPP风险自筛系统已正式上线应用,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GPP专病服务链条。患者通过上传皮疹照片及回答问卷即可快速识别GPP患病风险,并提供GPP科普知识、就诊导航。这些项目的开展有助于提高皮肤科医生及GPP患者对本病的认识,改进疾病管理,降低医疗成本,改善疾病预后。
以MF为代表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临床罕见,流行病学资料缺失,尚无规范的诊疗路径。2022年2月,皮肤罕见病专委会发起了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全国多中心MF流行病学调研,旨在深入了解MF-CTCL患者的疾病负担和生存现状,为制定患者的保障性政策提供依据。项目于2023年6月顺利完成,为全面了解了中国MF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特征、治疗现状、疾病负担等流行病学信息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同时,项目牵头制定并发表《中国蕈样肉芽肿诊疗及管理专家指南》,制定了符合中国临床实际的MF-CTCL诊断路径,提高中国MF-CTCL的诊断水平。
项目成果的发布,积极推动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蕈样肉芽肿为代表的多种皮肤罕见病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建设及临床路径的制定,对皮肤罕见病早期确诊、降低误诊、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领域将迎来皮肤疑难/罕见病诊疗的新机遇、新发展、新成效。
会上,京津冀皮肤疑难/罕见病诊疗能力提升计划正式启动,47家医院56位专家共同参与。项目将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促进京津冀地区皮肤疑难罕见病临床与科研的协同创新,提升京津冀地区医师对皮肤疑难/罕见病的整体防治水平,共同为京津冀地区的皮肤疑难/罕见病患者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会议设置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诊疗指南解读、治疗方案优化等多个板块,涵盖罕见炎症性皮肤病、罕见皮肤肿瘤、罕见遗传性皮肤病、罕见的代谢性皮肤病等多种皮肤罕见病。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皮肤罕见病领域专家、学者、医务人员聚焦皮肤罕见病诊疗最新进展,就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为广大同行提供了一个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罕见病医药科技进步,造福更多患者。
大会由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皮肤罕见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