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沁园春·忆黄山
词作者:汪莘
撰稿:江合友
诵读赏析:瞿弦和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
长锁清秋。
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
悬崖峭壁,瀑布争流。
洞里桃花,仙家芝草,
雪后春正取次游。
亲曾见,
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当年黄帝浮丘,
有玉枕玉床还在不?
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
翠微霜晓,仰盼龙楼。
砂穴长红,丹炉已冷,
安得灵方闻早修?
谁知此,
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
·点击收看·
【赏析】
汪莘长期隐居黄山,遍览黄山胜景。词作写景为实,传说为虚,将黄山美景与灵异想象融合起来,妙趣横生。
汪莘(公元1155年—1227年),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终老,隐居黄山多年,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关心国事,宋宁宗嘉定年间,曾三次上书朝廷。晚年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其词风清丽,兼有豪放之作,有《方壶存稿》《方壶集》传世。
《沁园春》,调名缘起《后汉书》,沁园指公主之园。最早传世作品为张先词《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但张先之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相比,尚欠精工,故后人填词多遵苏词,以为正体。《钦定词谱》收此调共七体,其中正体为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此调上下片四字对偶句甚多,多抒发壮阔情志,为豪放派词人所钟爱。有《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别名。
汪莘有长期隐居黄山的经历,得以遍览黄山胜景,自然形成伴随一生的深深眷恋,在后来的回忆中时常涌现。
上片实写黄山奇丽之风景。首三句“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描绘黄山的总体风貌。其中数词“三十六”两用,并非确指,而是用以形容峰峦溪流数量之多。“长锁清秋”点出黄山的气候特征,四季清凉如秋。接下来四句“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先以“对”字领起四字隔句对:“孤峰绝顶”与“悬崖峭壁”对仗;“云烟竞秀”和“瀑布争流”对仗,组合新颖,格式工整。由远及近,铺陈黄山景物,云雾在高峰间萦绕,瀑布从悬崖上奔泻,黄山的景色何等磅礴大气。后三句“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写到两个传说:黄山炼丹洞里有状若桃花的石头,轩辕黄帝曾采灵芝于轩辕峰下。黄山如此神异,词人乐于寻幽探胜,初春正月,雪后天晴,便迫不及待地进山,依次游览。歇拍“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继续写黄山奇景,用“亲曾见”三字领起,增加了现场感。“龙潭”指白云溪白龙桥下的白龙潭,白云溪为涧壑之水汇聚之处,每逢大雨,潭水激流,声如奔雷,白浪凌空,如同海潮翻涌。
下片由实入虚,从黄山景色之美转到写黄山传说之奇异多彩。过片“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当年”见追溯质疑,传说轩辕黄帝与浮丘公曾在炼丹峰炼丹,得仙丹八粒,食后飞升。不知经过这数千年的风雨,当时玉床玉枕是否还在?“不”通“否”,“还在不”三字语意亲切,实际上词人遍寻不见,而不肯直言,故为设问,笔致灵动。接下来“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词人以“向”字领起四字隔句对,继续在神话传说中徜徉:月夜时天都峰远远地听到凤箫阵阵,似有若无;破晓初露时立于翠微峰间,仰头眺望,仿佛能看到耸立于天地神都中的龙楼。天都峰是黄山主峰之一,其高度虽不及莲花峰和光明顶,但拔地耸天,雄冠群山,被尊称为天帝神都,所以叫做“天都”。“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三句稍稍回到现实,即使仙府灵窟,遗迹仍在,但时过境迁,数千年后已非昔日风貌。当年浮丘公炼丹的砂穴虽然今天朱红依旧,然而丹炉的火已不知熄灭了多少年,所以助人得道的仙方妙药在何处可以寻到呢?问题抛出之后,词人在结拍三句“谁知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似乎有了答案,谁知道“灵方”如何得到呢?只有问浮丘公驯化过的白鹿与溪边的青牛才能知道了。相传浮丘公曾在黄山的石人峰下驾鹤驯鹿,留下了驾鹤洞、白鹿源的遗迹。又相传黄山翠微寺附近的溪边有一牛,形质迥异,通体青色,有一位樵夫欲牵回家中,忽然青牛入水,无影无踪。白鹿、青牛皆传说中的灵异之物,他们或许知道“灵方”的秘密,词人以此来渲染黄山的神秘色彩。词人游兴浓厚,思绪高蹈,在现实美景和想象世界中穿梭往来,言有尽而韵无穷。
这首词写景为实,传说为虚,虚实结合,将黄山美景与灵异想象融合起来,妙趣横生。整首作品辞彩纵横,想象不凡,情韵深厚,含蓄隽永,是黄山词的绝妙之作。
撰稿:江合友,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著有《明清词谱史》《宋代文学概要》等,出版自作诗词《白石簃词稿》《萸轩词存》,主编《清代词谱丛刊》。
诵读赏析:瞿弦和,国家一级演员,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现顾问),现为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主任,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十一届委员。中国十大演播家之一,曾获首届中国话剧金狮表演奖,文化部优秀话剧工作者称号。主演话剧几十部,多次为国家大型晚会担任主持人。
主创人员名单
总策划: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黄炜、陈爱民、黎刚、孙巍、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胡银芳、高建荣、毛蓉蓉、常烨
撰稿:王贺、冯倾城、刘先琴、江合友、李让眉、李彤、张石、肖亚男、陈才智、陈骥、胡晨曦、黄文静、蒙曼、路英勇、樊令(按姓氏笔画为序)
监制: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洪博
融媒体:白钢、天时、雷杨、马鹏、宋扬、朱伟雄、高磊、李林、权敬、刘强、陈静、徐林、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张冉、高玮齐、王雅卿
美术编辑:孙文君
音视频制作: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