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钟灵毓秀、人文荟萃,遗存星斗、文脉绵长,是首批“全国文化模范县”和闻名遐迩的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临朐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城市形象“金名片”,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一、以文化人,培育文明“新风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文明程度。一是在文化引领上发力。创建“朐有好理”宣讲品牌,打造县文化共融文明实践展示区和美德信用、非遗展示等文化展示带。2022年以来,先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沂蒙精神等各类宣讲活动7500余次,入选省“齐鲁女性”宣讲品牌改革创新试点,被评为全省理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在文化传承上发力。作为潍坊唯一的沂蒙革命老区,临朐县抢抓全省沂蒙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创建契机,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临朐记忆”编纂中心,打造12处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灵活运用“临朐大讲堂”“红色夜校”“流动党校”等形式弘扬红色文化,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三是在文化浸润上发力。把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积极开展诚信美德机关、临朐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幸福临朐幸福家”“好家风我来讲”等家风家教类活动310余场,激励大家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树立时代新风。
二、以文惠民,满足群众“新需求”。坚持全域覆盖、全民共享、全面均衡,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建立“随处可见”的文化阵地。县级层面,打造主题多元、共享共赢的现代化新型公共文化设施,投资8.2亿元建设7万余平方米的为民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并免费开放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等,建成323处“幸福来临”惠民综合体,设置书画室、歌舞活动室等,在全市率先推动“三馆”创建为国家一级馆。镇级层面,在14个镇街全部高标准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志愿服务力量,每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0多次,服务群众8万余人。村级层面,建成349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0处历史文化展示场所,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餐厅”。二是培强“百家争鸣”的文化队伍。着力培养文化行业领军人物,对重点文化人才实行一人一策、跟踪培养,目前已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6人,山东工艺美术大师20余人,全国美协、书协等国家级文艺协会会员157名,数量居全市第一。创新实施“朐艺繁星”全民艺术普及和人才培养工程,培育秧歌、高跷、周姑戏等农家文艺班和庄户剧团400多支,培养文艺骨干8000多人,汇聚舞蹈、戏曲、文学等各领域文化艺术人才3万余人,会唱曲的小媳妇、喜丹青的老大娘、能编剧的庄户汉随处可见,实现“村村有队伍,人人能演出”。当前,临朐县已形成了“既有群山又有高峰”的文化人才队伍。三是创作“百花齐放”的文化作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导向,大力推进群众性文艺精品创作,周姑戏《重生》入选“全省十大优秀廉洁剧目”、《淌水崖》入选“百年征程·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优秀展演剧目、《报喜鸟》斩获第九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金奖,情景剧《军民鱼水情》荣获省双拥主题文艺作品二等奖,小品《好人好报》荣获小品新作省二等奖,歌曲《相约未来》入选市重点文艺作品扶持项目。依托100余部优秀获奖剧目,推出“百台小戏进千村”文化惠民工程,组建30余支小戏文化志愿小分队,走进14个镇街、40余家企业、939个自然村巡演,把小戏小剧送到百姓家门口。
三、以文润城,焕发城市“新形象”。将传统文化元素、文明创建活动与城市建设、形象塑造贯通起来,以文化“软实力”筑牢城市发展“硬支撑”。一是突出特色擦亮城市文化名片。打造以“镇山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商圈文化、化石文化、生态文化”为支撑的“六大文化版块”,构建以东西两城为中心、辐射全县的文化品牌矩阵。以弘扬红色文化为导向,着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比如,深挖五井镇红色革命事迹,开发武工寨红色军事文化景区项目,建成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纪念馆等5处历史文化展览馆,3处入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守正创新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借助数智媒介打造“非遗古韵”“沂风朐韵”两大现代化非遗品牌,依托大千文化街、吕家楼年画、北杨善剪纸等非遗资源打造研学基地,创新发展集手造体验、产品售卖、电商直播、孵化培训于一体的文旅新体验,依托AR、全息等数字化技术展示手工蚕丝被、桑皮纸、青铜产品、手绘年画等非遗文创产品200余种,让游客全方位、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增创元素拓展城市文化空间。建设4200平方米的城市会客厅,布局山水之间、古骈风雅、临朐味道、书画之乡等八大板块,立体式全面展现临朐县经济社会和历史人文,彰显城市文明新风貌。投资3000万元提升改造李家庄龙泉小街,打造夜间文化打卡地,入选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投资10亿元建设万达城市综合体,实施城区夜景改造提升工程,大力发展夜经济。布局一批符合城市空间环境特色和人文特征的城市雕塑、文化小品,以绣花功夫实现公共空间微整治,塑造有格调、有温度的文化空间,城市辨识度进一步提高。
四、以文兴业,激活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产业深度赋能,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一是文化+三农。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建成非遗特色村40余个,带动6000多人就业,非遗产品线上营销额每年近8000万元,人均增收2万元,实现非遗传承、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多赢,入选全省首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培强壮大手造产业,开发“潍有尚品·朐有好礼”系列文创、“更好临朐”伴手礼、“朐遇甄品”农文旅商品等11个系列、1000余种产品,6件入围全国旅游商品大赛。二是文化+康养。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探索“中医药文化+康养”产业模式,建成全国首家县级国医启蒙馆、实用型中医药博物馆,编纂全国首部国医启蒙专用教材,打造国家级中医药健康交流合作平台“沂山论健”,以中医药学术高地带动康养产业跨越发展。近年来,建成全省首家中医医养结合机构、全市唯一的省级县域中医医共体,引进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工作室16个,“两院一体”运营模式获评国家卫健委“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国家卫健委与世卫组织“医养结合在中国的最佳实践”最佳案例,临朐县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8个镇街获评全省医养结合示范镇街。文化、康养融合有效带动发展中药材种植15万亩,蓝帆医疗、弥美生物等一批医药龙头企业快速崛起。三是文化+旅游。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策划推出8大主题、27条乡村精品旅游路线,“齐鲁天路·嗨驾临朐”自驾之旅被文旅部评为精品线路。大力开展非遗、文化创意、演出演艺“三进”景区赋能行动,先后举办6届大樱桃节、7届山东省乡村文化旅游节、10届沂山文化节、13届观赏石博览会、16届窗博会等活动,每年带动经济效益超10亿元,为临朐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临朐县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打造了文化搭台、发展唱戏的示范标杆,为全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文化撬动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坚持以人为本、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临朐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形成了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实践证明,深入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应当把“以文化人”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传递真善美,弘扬主旋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持广泛参与、全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临朐县聚焦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激发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引导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当主角、唱大戏,“家家闻丝竹、户户弄丹青”成为临朐县文化繁荣的真实写照。实践证明,深入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应当把“以文惠民”作为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拥抱生活、与时俱进,坚持文化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延伸,持续扩大优质文化供给、提升文化服务水平,让文化事业真正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三)坚持深挖特色、打造品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临朐县坚持把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全方面,立足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发掘红色、乡土、镇山等特色文化元素,探索“两创”新路径,打造了具有人文温度、传播热度、体验厚度的城市文化品牌。实践证明,深入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应当把“以文润城”作为文化建设的着力点,立足实际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创新性打造特色文化IP,以具有城市独特精神气质、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现代化城市新风貌,持续提升城市魅力、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四)坚持做强产业、赋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临朐县坚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将人文优势全面融入经济发展中,连续三年获评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连续两年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实践证明,深入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应当把“以文兴业”作为文化建设的支撑点,将文化与产业一体谋划、系统推进,既谋求经济上的增收,也实现文化上的增值,实现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潍坊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韩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