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日照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围绕港口,深耕高技能人才培养,培养了一大批服务现代海洋、先进钢铁制造、新能源等临港产业的高技能人才。毕业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志国是日照港一名卸船机司机,如今已成长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日照市现有各类职业院校18所,在校生10.5万余人,其中市属本科职业大学1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校1所,国家中职示范校2所,国家重点技校1所,每年输送合格毕业生3.5万名,成功入选首批山东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多次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
强化政策引领,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日照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与建设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结合起来,聚力打造产教城一体化发展新高地,为城市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为产业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政府统筹,构建产教融合联动机制。建立全市促进产教融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2个相关部门参与,谋划和部署全市产教融合工作任务与推进措施。相继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产业强链的八条措施》《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赋能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强政策设计,促进“四链”有机融合,引领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充分保障,夯实职业教育办学基础。全面落实教育费附加的30%以上用于职业教育和省定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政策,其中中职生均拨款按专业不同在2800—4500元间,高职生均拨款1.38万元。2020年以来争取政府专项债券14.94亿元用于职业教育。在内设机构、用人、招聘等方面全面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全市现已形成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职前与职后教育并举的“立交桥”式人才培养体系。
日照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孟青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入推进产教城一体化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城市发展同向同行”。
优化资源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日照市是国家和山东省布局的沿海先进钢铁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先进钢铁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等12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形成了先进钢铁制造、阳光海岸带精品旅游等多个产业集群。日照职业教育主动对接区域产业规划,建立了与城市建设相适应、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的院校布局及专业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不断增强。
跳出职教办职教,与区域共生共荣。统筹职业院校办学布局,城市南部对接全省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精品钢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等产业链,做强日照市工业学校,新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城市北部对接市北开发区,围绕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链,建设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西校区,另筹建一所高职院校;城市东部对接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高新区,围绕现代海洋、生命健康、文旅体、绿色建筑等产业链,新建日照康养职业学院,整合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等优质办学资源,打造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城市西部对接县域经济发展,围绕现代农业、高端化工等产业链,支持日照市农业学校与高职院校共建乡村振兴学院,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
紧贴产业办专业,教育链耦合产业链。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和日照市重点产业链,建立星级专业认定制度,近三年新增茶叶、钢铁冶金等高度匹配地方产业的专业18个,形成从“海里”的水产养殖、航海技术,到“陆上”的汽车制造、信息技术,再到“空中”的通用航空,全方位对接日照重点产业链发展的专业布局。目前,全市有中职145个、高职206个专业点,由高职、中职专业骨干为链长的专业链主动对接产业链,创建国家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10个,认定省级品牌专业14个。
“我们的新校区正在建设当中,明年将投入使用,在新校区专业设置上我们紧密对接好智慧港口、先进钢铁制造、航空等产业发展规划,培养地方亟须人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肖梅说。
深化多元参与,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日照市积极促进政行企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建立多元协商共治的机制,搭建全市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教育、人才供给与科技、产业需求的“云端会客厅”,充分激发产教城一体化发展活力。
资源共建共享,深化产教协同育人。依托经济(产业)园区,遴选培育7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服务企业718家,其中日照先进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被确定为省级产教联合体。建立10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市级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并推进教育与行业产业产教融合。探索有特色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一体育人的长效机制,组建“订单班”“冠名班”等380余个,建设市级中国特色学徒制示范专业10个、培养学生1450人。2023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高达98.34%,企业满意度达到98.5%。
校企同向同行,促进产教协同创新。加强与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在人才、技术、设备、场地等方面充分融合,构建起国家、省、市、校四级科技创新平台。省级海洋甲壳类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虾青素分子模式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科技成果在20余家企业应用,核心专利为企业质押融资1900万元;日照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累计培育全国和省技术能手、齐鲁工匠、日照工匠48人,年度培训2万余人次、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建设运营模式被中央办公厅《每日汇报》采纳。
山东至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代振忠说:“我从职教生到如今自己创业,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现在公司办公地点就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接下来我们公司将继续和学校紧密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成果转移转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积累优势,把成果用在产业急需,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水产养殖专业全国领先,覆盖沿黄渤海650家养殖企业,推动日照从海湾扇贝、到大菱鲆、再到半滑舌鳎和星斑川鲽的三次渔业转型升级。聚焦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产业发展需求,校企共同研发汽车半轴管头、液压油井导向套等110余种产品,改造企业生产线137条,取得发明专利授权27项,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校企共同研发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聚焦海洋微藻开发利用,院校与企业构建从产品开发、生产到废水处理的全闭环生产,帮助企业增收效益近2000万元。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聚焦服务产业升级,不断实干奋斗,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日照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日照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