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产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10%左右。去年销售额3.5亿元,同比增长6.5%,目前订单排到了下半年。”位于山东德州天衢新区的某金属网企业负责人王统松说。
作为省级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深耕丝网行业多年,形成了如今包含制氢行业用网、燃料电池用网、汽车安全气囊用网等多应用领域的产品,公司拥有先进的环氧网生产线,研发出的产品环氧树脂网,成长为隐形冠军。
从产业升级到动能转换,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产业,春节过后,德州天衢新区各行业的民营企业紧张忙碌、铆足干劲,处处彰显蓬勃发展的势头。
3月1日,在德州一机电科技企业的风电塔筒生产车间,一个个大小不同的混塔模具生产装备被有序摆放,工人们正细心地对它们进行焊接与打磨。
“此装备用于生产风电混塔的水泥塔筒部分,这是我们去年在风电领域的新突破,推向市场后,占去年全年营业额的67.3%。”该企业副总经理庞秋生说。
新突破何来?此前,公司团队历经3个月研发,攻克了上百项风电混塔生产装备制造难题。用这种装备打造的风电混塔,不仅具有一次成型、误差小、造价低、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还能生产出承受高度更高的风电塔产品,比传统风电塔高50米以上。“在传统建筑装备遇冷之后,公司积极转型,除了风电领域装备的研发生产,还在市政装配、路桥装配、水利装配3个新领域发力。”在庞秋生看来,成绩与强大的科研能力密不可分,这也是公司永续发展的动力。“我们引入外籍专家,组成研发团,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占比4.8%以上,去年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庞秋生说。
为让民营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德州天衢新区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逐步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独当一面”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63家,它们生成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50%来自民企。
同时,德州天衢新区发挥孵化载体科技型企业培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孵化载体围绕民营企业成长需求,大力提升运营质量和专业化水平。作为德州市最早一批搭建孵化载体的县市区,天衢新区省级以上孵化载体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强化民营创新平台建设,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谋划平台建设,集聚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服务民营企业创新,目前,全区形成省市区平台梯队分布之势,建成科创平台118家,包括国家级1家、省级17家、市级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