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市国家安全教育馆开馆】2022年4月15日,在国家安全部,福建省国家安全厅,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厦门市国家安全教育馆正式开馆,未来将成为厦门市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窗口和阵地。
厦门市国家安全教育馆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由“国家安全安邦基石”“隐蔽战线对党忠诚”“发展安全居安思危”“大厦之门国安屏障”四部分组成,通过图文展板、实物陈列、案例教学、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展陈,配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以及《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颁布实施周年等重要节点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目前,该教育馆针对机关单位的团体开放,用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
【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方案启动全球征集】2022年4月15日,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方案设计)资格预审正式发布公告,为期约三个月,采取公开征集方式,接受境内外、港澳台设计机构或联合体应征。
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头号建设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距离八达岭关城直线距离约400米,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按计划,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后,将由展览中心、游客中心、长城国际研究与交流中心三大区域组成,以“标志标杆、创新引领、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为标准,建设成为全面展示阐释中国长城历史脉络及长城文化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在功能需求上,改造提升工程将着眼突出长城精神研究与弘扬,全面提升博物馆研究、教育、交流等主要功能,把中国长城博物馆建设成为长城遗产监测中心、长城学术研究中心、长城文化体验中心、长城非遗展示中心和长城文创研发中心“五大中心”。
2022年4月6日,中国长城博物馆正式闭馆,并全面启动文物搬迁包装运输工作,已完成馆内5741件文物藏品清点、核查及分类登记工作,正在细化馆藏文物搬迁包装运输工作方案,计划6月底全部完成文物搬迁入库。
【 全国首家校园摄影博物馆落成开馆】2022年4月14日,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期望和全校师生梦想的济宁市金乡县王杰小学教育集团王杰摄影博物馆正式“云”上开馆,这也是截至目前全国首家校园摄影博物馆。
博物馆面积110平方米,由“摄影发展史介绍”“摄影设备展示”“时光照相馆”“摄影老照片”“摄影硕果展示”五部分组成;细致、完整地将百年中国摄影发展历程予以梳理和解读,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摄影发展的点滴,以及200多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各种专业性摄影史料器材;更有能体现社会发展中金乡县的一些代表性照片,其中有很多英雄王杰的宝贵影像资料。
近年来,金乡县王杰小学教育集团在青少年摄影教育道路上,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结合办学宗旨,开设摄影课程,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开馆的还有王杰摄影展馆和王杰无影棚,三馆的建成,为学生活动提供相对专业的场地,提供一种情景式、沉浸式的美育课程的体验空间,为学校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将为开展德育工作、开拓学生眼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馆现场(图源:今日金乡)
【云南石屏县首家私人民博艺术馆开馆】2022年4月17日,云南省石屏县首家由私人成立的民博艺术馆——墨艺术馆正式开馆,馆内3000多件藏品免费开放给广大市民群众参观欣赏。墨艺术馆共分为三层,陈列了古木雕艺术品和书画艺术品等3000多件藏品,其中书画藏品多达2000余件。
据了解,馆内大部分藏品为墨路先生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和收藏的当代书画名家作品,而1000余件古木雕藏品则是墨路先生从石屏县境内及周边地区收集而来。木雕藏品均为明清时期传统民居中的古木雕配件及传统家具物件,这些藏品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文化以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对研究和发掘石屏本土文化有借鉴价值,同时也给广大书画艺术及古木雕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
墨艺术馆内景(图源:云南网)
【卡内基艺术博物馆为老人开展“正念”活动】位于美国匹兹堡的卡内基艺术博物馆(Carnegie Museum of Art)自5月4日至12月28日为55岁以上参观者举办“正念博物馆”(Mindful Museum)活动。该系列活动试图把这座艺术博物馆打造成滋养心灵、身体与灵魂的场所。活动举办期间,参与者可自由参与周三早上的活动,例如馆内艺术主题散步和冥想、素描、椅上瑜伽、艺术史课程、聚会、数字活动等。参与者可在周三上午9点入馆,并在馆内咖啡馆享用优惠价餐点。匹兹堡卡内基博物馆群(Carnegie Museums of Pittsburgh)会员缴纳50美元,非会员缴纳80美元,即可无限制参与该系列所有活动。
© Carnegie Museum of Art, Carnegie Institute
【中国】北京朝阳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2年4月16日,由UCCA策展团队策划,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主办的UCCA15周年理事收藏展“共同的现场”在北京朝阳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隆重开展。
此次展览精选由53位(组)国内外艺术家创作的近100件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作品予以呈现。展览共分“流动的风景”“个体之灵动”“谁的传统”“图像及遗忘”“再思观念”五个章节,藉由国内外艺术家在当代艺术发展各历史时期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从这五个章节中重温当时创作的历史语境,诠释这些藏品在当代艺术叙事中的立场,并对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图景展开探讨与展望。
此次展览将持续展至2022年7月3日。
展览海报(图源:艺术中国)
【中国】广州K11艺术空间:2022年4月1日,由广州K11艺术空间主办的杨牧石个展“单面拼接”在珠江东路6号(周大福金融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163件几何体所拼接出的装置品,囊括了杨牧石从2016年至今的艺术创作。这是继麦勒画廊个展“逆向复原”之后,杨牧石开启的又一个全新展览。与传统的白盒子空间展出不同,此次展览旨在打造一个具有回顾性和前瞻性的先锋试验场。
在知名策展人冯博一的策划理念下,展览主题“单面拼接”一分为二:“单面”指向杨牧石创作中的“透视策略”,即对现实、虚拟世界中的信息分析、截取、图像合成与提炼,仿如“单面思维”的现象切片;而“拼接”是杨牧石日常工作的一个标志性步骤,包含了对城市物质材料的观察与收集,强调着连接各类材料的试验,以及对形式的概括提炼,重新审视多元文化间的碰撞。展览“单面拼接”隐喻社会现状中具有“单面思维”的单面人,引发观众对“单向度”的思考。
此次展览由《无效生产》《幻化》系列《原地消失》中的代表性作品以及与展览同名的最新作品《单面拼接》等多个部分组成。这些介于雕塑、装置与建筑的去色几何体块在复杂、喧嚣、大放异彩的商业空间里隔离出一组“寂静”“纯净”与“美”的独立空间。艺术家对原本弧线状的白盒子进行干预,通过“矫正”“隔断”与“对比”,与社区、景区、公共艺术、商场、写字楼展开对话,让观众在这极致黑白几何空间里探索极具张力和冲击力的先锋体验,开启一场不设限之旅。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6月26日。
展览海报(图源:雅昌艺术网)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七星东街E02栋CLC画廊:2022年4月2日下午,由北京CLC Gallery Venture主办的群展“我曾是你过去的模样”在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七星东街E02栋CLC画廊隆重举行。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画廊紧密合作代理的六位艺术家吴笛、张淼、娜布其、杨光南、张晖、王志渊的早期阶段作品,这些不同于现在创作面貌的作品,在艺术家质朴本真的劳作中,在难以掩盖的情感叙述中,在尖锐鲜明的态度下,可以窥到艺术家不同阶段的发展与转折;同时对于当下来讲也是对于艺术家创作线索的一次回看过去的非常难得的呈现。
此次展览将展至2022年5月1日。
展览海报(图源:腾讯网)
【中国】中国丝绸博物馆:2022年4月15日下午,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主办的“宽厚专精:中国丝绸博物馆30周年回顾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临展厅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分为“国丝历程”“国丝特色”“国丝之友”三大单元,从时间、业务和人等不同的维度,全面梳理和回顾发展阶段,分析和总结实践经验,感恩和致谢社会各界,以此展望和奔赴锦绣前程。
第一单元“国丝历程”,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国际国内各界友人的关心帮助下,国丝经历了艰辛筹建、破土初生、茁壮成长、发展壮大等不同阶段。从1986年到1991年,经过6年筹建,国丝从无到有;从1992年到2022年,经过30年建设,国丝不断发展。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值得回忆、值得自豪的国丝印记。第二单元“国丝特色”,30年来,国丝始终遵循“宽厚专精”的理念,不断探索适宜国丝成长、具有国丝特色的发展路径,不断夯实丝绸纺织专业基础,提升文物保护研究水平,拓展时尚领域,扩大国际影响力,努力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讲好具有国丝特色的浙江故事、中国故事。在这一单元,重点讲述全链条、研究型、时尚范、国际化四大特色。第三单元“国丝之友”,国丝是国丝人与社会各界友人组成的大家庭,有几代国丝人的辛勤奉献,有捐赠人的慷慨解囊,有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有合作伙伴的鼎力相助,有观众朋友的一路相伴,国丝铭记在心,感恩在怀。
本次展览将一直展至2022年6月5日。
展览海报(图源:博物馆头条)
【中国】重庆悦来美术馆:2022年4月23日至6月24日,由胡斌策展,重庆悦来美术馆主办的展览“画家黑泽明”将在重庆市渝北区悦城路30号悦来生态馆二楼隆重开展。
此次展览精选出五百余件黑泽明的重要绘画作品,涉及黑泽明晚期六部电影的分镜故事板以及他的风景绘画,这也是迄今为止黑泽明的最大型画展。
本次展览虽然以研讨黑泽明的绘画为出发点,但主办方的重点并不是要叙述他从绘画到摄影,再到电影的过程,也不想渲染其画家之梦,而是希望探寻黑泽明面对不同媒介创作的差异性,以及绘画在他电影中的作用。
借助此次参展的绘画作品,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黑泽明作为导演最令人惊叹的天赋之一:对色彩和取景有着独特的绘画眼光,他将周围的世界变成了引人注目的画作,将电影和静态的视觉元素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主办方也期冀通过此次展览为观众提供另一个理解黑泽明的通道,由此带来对于黑泽明更为立体的认知。
展览海报(图源:99艺术网)
【美国|亚特兰大海氏艺术博物馆】美国亚特兰大海氏艺术博物馆(High Museum of Art, Atlanta)于2022年3月25日至8月14日举办展览“什么是不言而喻的爱”(What Is Left Unspoken, Love)。
爱是固有的,还是一种习惯?爱情和友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爱与真理、自由和正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些只是此次展览要探讨的问题的一部分,展览呈现1987年至2021年的当代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涉及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如今,社会与政治动荡不安,犬儒主义看似时常战胜希望。当此之时,本次展览探讨爱情,这个深刻的主题自古以来就遭受各种批判,但其定义却始终难以捉摸。正如诗人和画家伊黛·阿德南(Etel Adnan)所说,爱“不是要描述的,而是要去经历的”。
展览将展出70多件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录像和媒体艺术,展品出自北美、欧洲和亚洲的超过35位艺术家之手,如里娜·班纳吉(Rina Banerjee)、帕蒂·张(Patty Chang)、杰弗里·吉布森(Jeffrey Gibson)等。
加达·阿米尔(Ghada Amer)/《我最爱的词语》(The Words I Love the Most)/2012年/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ina Kim Gallery, New York. © Ghada Amer
【讲座预告|智慧数据与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图档博数据崛起】2022年4月23日下午,由新华网、上海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上海大学GLAM和南京艺术学院国际博物馆学院承办、《博物院》杂志协办的中国GLAM公开课数字人文专题第96讲“智慧数据与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图档博数据崛起”将在新华云官网上隆重开讲,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美国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教授曾蕾博士(Dr. Marcia Lei Zeng)。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数据”应运而生,价值凸显,成为大数据时代重要数字信息资产。尽管大数据的众多“V”之特性(Volume规模、Velocity速度、Variety多样性、Variability易变性和Veracity真实性)令世界感到震惊,但此类数据的价值(Value)取决于能否从任何规模的此类数据中获得显著的洞察力和对重要问题的专业见解。“智慧数据”就是要实现大数据特征中最后一个“V”(价值)的有效方法。本次演讲的重点就是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资源的角度来系统探讨智慧数据方法的实践应用,并通过实例来展示信息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用以论证在语义网和大数据时代,智慧数据将给数字人文科学领域提供非凡的价值,也将成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最重要的新兴工作。
讲座海报(图源:艺术博物馆杂志)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办“大美讲堂”系列第三期“生活美育:价值、策略与在场性改良”】2022年4月8日晚,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大美讲堂”系列第三期“生活美育:价值、策略与在场性改良”在线上隆重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主持人是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赵奎英。
该讲座谈到,人的日常生活活动是生活美育的存在之境,也是其发展之境。对于生活美育来说,“去熟悉化”作为生活美育的实践策略,其内部体现了指向意义生产及其增值的转换。这一转换的实现,着重于通过训练和强化人在日常状态下的个体意识专注,完成生活的日常经验向审美感知方向的转移。在当下生活中锐化人的感知、激发内心的反思意识,在现实人生行动中敞开创意表现的冲动、张扬意义创造的精神追求,是生活美育立于现实而又超越生活现实的介入性实践。
【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力量与美在身体爆发瞬间的‘它意志’”讲座】2022年4月9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议题一“当代艺术中的运动与竞技体育中的艺术”(第一讲)——“力量与美在身体爆发瞬间的‘它意志’”在线上隆重开讲。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先锋编舞家、侯莹舞蹈剧场创办人及艺术总监侯莹,对谈人是国家击剑运动健将、一级裁判梁佳月,主持人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
本次讲座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的首讲,围绕着第一个议题“当代艺术中的运动与竞技体育中的艺术”展开。
主讲人侯莹以其近期融合击剑运动的现代舞作品《消失》为切入点,展示其对动作设计和空间转移的诸多思考和实践。在《消失》这件作品中,侯莹及其团队以优雅旖旎的舞蹈语言展示击剑这项被誉为“格斗芭蕾”的体育运动的视觉效果。在此次讲座中,她分享了关于《消失》的创作构想、创作语言、表达形式背后的故事,并通过与击剑教练梁佳月的对话,交流将竞技体育与当代艺术融合的可能性,以及当下我们自身面对世界的境遇和反思。
讲座海报(图源:设计学理论)
【新书出版:《策展的挑战从符号观念到故事思维》】近期,由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严建强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的《策展的挑战从符号观念到故事思维》一书已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
在中国新展览数量爆炸式增长的今天,博物馆展览策划却没有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尽管展览策划是一个创意过程,但这种无序的状态也造成了展览的效果无法被有效评估。如何策划一个个性鲜明的展览?地方性博物馆的展览应该体现什么样的使命?外部策展人和博物馆是什么样的关系?本书分为展览的个性化、主题与叙事、地方博物馆展览的策划、策展人与策展机制四个部分,深入探讨博物馆策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切实提高展览质量。
《策展的挑战从符号观念到故事思维》(图源:腾讯网)
【新书出版:《宋元磁萃——磁州窑冶子窑址出土器物与研究》】近期,由磁州窑博物馆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宋元磁萃——磁州窑冶子窑址出土器物与研究》一书已正式面世。
本书内容分为三个单元,以时间为脉络,详细梳理了从宋至元磁州窑各时期、不同窑口的代表性瓷器,包括白地黑花、绿釉、白釉、黑釉等不同品种的瓷器,并搭配图片,图片清晰精美,展现了磁州窑的独特魅力。
《宋元磁萃——磁州窑冶子窑址出土器物与研究》(图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东汉石辟邪
石辟邪1992年12月出土于孟津油坊村。辟邪,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祛凶除恶,佑护亡灵羽化升仙。该辟邪用一块完整的青石雕刻而成,雕刻技法极其娴熟,融图雕、平雕和线刻于一体,凝重浑厚,神气十足。
总策划:孙巍、李万万、陈立群
项目管理:高振华、刘诗婷、马琳
新闻编辑:倪悦洋、胡甜甜、杨凌、毛文宇
创意总监:蒋杰、包佩佩、谭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