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传梦,叩问苍穹。11月25至29日,由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举办的航天科普教育工作者能力提升交流活动,在北京顺利开展。
为期五天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70多名航天基金会“星火传梦”工作人员、钱学森书屋和科普教育基地承建单位相关人员、钱学森各类场馆管理、讲解人员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航天科普教育工作者与多位航天、教育领域多位专家大咖进行了深入学习交流,共同探讨航天科普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资源发展处处长姜景一、中国航天基金会副理事长齐国生、钱学森生前秘书顾吉环、航天科技工作者及产业经济学学者张曦、航天机关幼儿园园长任岩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开幕仪式。仪式由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王程主持。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资源发展处处长姜景一致欢迎词。姜景一处长强调科学家精神赋能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她表示中国科协自提出科学工作室概念以来,科普工作室遍及全国多省,形成社会科普教育模式,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用科学家精神赋能航天科普,弘扬科学家精神是重中之重。
随后的致辞环节,中国航天基金会副理事长齐国生谈到钱学森书屋成立的意义,强调并指出航天科普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双方基于共享航天科技专家、科学教育专家和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资源,通过聆听科普报告、经验交流、参观航天展馆、学习科普知识,使学员们能更好的提高科普效能,通过有效的科学普及和知识传播,帮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
钱学森作为杰出的科学家,他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的科学成就上,更体现在他的品德修养、人格魅力和社会担当上。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出的科学家精神更是宝贵精神财富,它涵盖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多个方面,钱学森生前秘书顾吉环向代表们深情分享了钱老的人生5次重大抉择,展现了钱老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的高尚品质与崇高精神。钱老数字虚拟形象的出现更是为活动增添了一份特殊的纪念意义,他为大家送上寄语,鼓励大家为航天科普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在专家分享交流环节,张曦博士以《航天精神新时代新价值——弘扬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主题,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中国航天人,如何靠着自强自信、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航天辉煌成就以及航天科技的最新发展,从如何将这些前沿科技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角度与代表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26日下午的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钱学森书屋航天科普教育活动交流中,共18位老师上台发言,就航天科普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活动组织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自身的科普经验,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其中来自辽宁绥中钱学森书屋的陈明姝表示:“尽管外面天气寒冷,但会议室内的气氛却异常热烈。这种开放和坦诚的交流方式,不仅有助于彼此学习和借鉴,还能共同探讨解决难题的方法。这种互助合作的精神,对于推动整个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史若辉分享到:“在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钱学森书屋的分享交流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对航天科学知识的渴望和热爱,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科普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周林甫同样分享到:“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航天科普教育和农村科普帮扶的重要性。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为学生们的科技梦想添上亮丽的色彩,让科技教育的火种在心中熊熊燃烧,让大国精神在科技的道路上闪耀。”
来自甘肃省通渭县第三中学的石明奎深情的讲述:“11月26日下午,我们全国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负责人代表与钱学森书屋的负责人代表等航天科普工作者,深入分享交流探讨航天科普教育的开展与实施。通过交流分享,也深深感受到我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与其他工作室的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未来,我继续践行科学家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7日活动以现场参观和精神教育学习为主,代表们分别参观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历史文化馆和位于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展馆。活动中,荣幸请到了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优秀科普教师陶然教授,以《践行钱学森教育家科学家精神,培养造就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为主题做专题报告。报告围绕教育、科技与人才发展三者的协同推进,重点介绍了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分析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互补关系,探讨了一体化教学理念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长期追求及其对教育体系的影响。最后就代表们关心的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互补,和贯通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28日上午,钱学森书屋、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基金会合作的科普工作者和基金会志愿者在全国科普基地·航航佳佳航天探索体验中心开展了第三日的培训交流活动。
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团校党群教研部主任代恒猛博士为现场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理念与实务》的专题讲座。代博士深入介绍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定义,探讨了志愿者的初心和动机,以及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与功能。他从理念、实践、成效三个维度,详细阐述了志愿服务与新时代助残工作的深度融合,并以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为例,对如何策划和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确保志愿服务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现场老师们积极参与互动,讨论热烈。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工程师张凯为参会老师们进行了航天基金会星火传梦数字图书馆的培训。航天基金会星火传梦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集航天科普知识、教育资源和互动活动于一体的平台。它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航天科普数字资源。在培训中,张凯详细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包括资源检索、在线阅读、互动讨论等,并展示了如何高效利用这些功能来辅助教学和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参会老师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随后,航航佳佳工作人员为参会老师进行了航天科普课程的展示和培训,在周钰清老师带来的《空间站生活》课程中,通过融合“建设空间站、走进空间站、为什么建造空间站”三个核心板块,在对比实验、互动体验中感受中国空间站的魅力。本课程通过学习空间站的结构构成、主动避让技术、能源保障系统等模块,体会空间站中的实际生活,可以激发青少年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向往和憧憬。
王崇聪老师带来的《探秘火箭模型的花式发射》课程通过吸管火箭、气球火箭、酸碱火箭、酒精火箭等形态各异的“火箭模型”,在一次次花式“发射“中,融合贯通课内中小学科学知识,感受科学小实验的趣味,理解火箭发射时的原理,体会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航天科普体验环节,航航佳佳航天探索体验中心为参会的老师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航天的机会。通过VR体验、模拟驾驶等互动项目能够直观地感受航天探索的奇妙旅程,从航天员的训练开始,到搭乘火箭驶向空间站、月球、火星甚至遥远的太阳系,每一个体验项目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此次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航天科普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更为推动我国航天科普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热爱航天事业、致力于科普教育的工作者同基金会一道,共同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