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五一”假期,全国文旅消费市场活力四射,成绩相当亮眼。各地积极创新,不断升级文旅服务与产品,市场上涌现出的文化新体验、景区新玩法、文旅新场景,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假日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情绪价值”激发消费新活力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这句宣传语,随着近几年河南文旅市场的火爆早已深入人心。这个假期,河南文旅的热度依旧。据统计,5天假期,河南全省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1.1亿元。特别是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郑州商城,已成为越来越多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起始站。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特推出“畅游‘商城之心’,做郑州赏城人”主题游,开展专题展览、沉浸互动、匠作体验、趣味解密等多样化文博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湖北作为“五一”假期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入境游数据十分亮眼。武汉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70%,宜昌每日迎来一架东南亚旅游包机,三峡大坝等热门景点平均每天接待6个来自欧美国家的旅游团。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781.33万人次,同比增长24.61%。
“‘五一’文旅消费势头强劲,提振了行业信心,展现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李凌雁认为,文旅供给需加速构建梯度化产品体系,满足多元需求,并且不断提升文旅服务,创造更多“情绪价值”。
融合业态引领消费新趋势
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五一”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1650.06万人次,这是当地文商旅体展深度融合的成果。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大闹天宫”主题烟花和无人机秀、“临港时刻·时光之戒”光影秀等一批“点亮夜空”项目集中推出,带动周边住宿等业态,有效延长消费时间。此外,热门演出依然是假日“流量担当”。以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办的“星铁LIVE”2025星穹铁道演唱会为例,5月1日至3日期间共吸引近3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戏玩家来沪打卡,人均在沪消费3000元以上。据悉,“五一”假期,上海共举办660场营业性演出,服务观众约74万人次,票房收入约1.63亿元。
“跟着演唱会去旅行”已成为文旅消费新时尚。“五一”假期,广东多地举办音乐节、演唱会。5月2日至4日,2025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在虎门公园开麦,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近8万名乐迷入场观看,拉动文旅、餐饮、住宿、交通、商超等相关行业消费约2.8亿元。东莞豪门大饭店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草莓音乐节和“湾区Go购够”活动,酒店推出了餐饮和客房限时优惠活动,入住率比平时提升了近40%。
东北首个悬空光影跑道成“引流入口”、毕加索艺术展单日万人打卡、中医药夜市千人排队推拿……这个“五一”假期,辽宁沈阳以“首发经济”破局,前3日揽客642万人次、拉动消费72.4亿元。“266米悬空跑道不是极限,是沈阳的新起点。”沈阳市民感叹。此外,大连以赛事为媒,打造集观赛、演艺、消费、互动于一体的“大连足球嘉年华”,吸引了12余万名球迷齐聚梭鱼湾足球场。
有序市场环境保障消费安心
“原本以为退货会很麻烦,没想到这么顺利。”5月2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旅游购物退货监理中心办理完退货手续的杭州游客王冬霞十分开心,仅用了十几分钟就收到了全额退款。今年“五一”假期,陕西文旅系统用良好的市场秩序让群众“放心”、用文明的市场环境让群众“舒心”、用优质的服务体验让群众“暖心”。不仅全省100余个景区开启“宠客”模式,陕西文旅惠民平台还推出“畅游三秦 惠享五一”文旅惠民政策,让游客享受折上折优惠,并把出游的福利一直延续至“5·19中国旅游日”。
“五一”期间,吉林省各地以联合执法为抓手,筑牢文旅市场安全防线,全力营造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在长春市,“五一”假期首日,172名执法人员对53个旅游团队进行检查,严查导游私自揽客、强制购物等违规行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联合延吉市执法力量,对10余家重点文旅场所展开拉网式排查,聚焦动漫展会、民俗园等热门区域,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为游客营造安心的旅游环境。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邹勇文认为,促进文旅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以文旅消费券、景区门票优惠、酒店折扣等多项促进消费政策,营造亲民消费环境,还需要通过完善业态配套服务设施,加强人本服务和市场监管,扩大优质服务供给,保障消费者权益等举措不断优化消费环境。
(统稿:范海刚 参与采写:张莹莹、瞿祥涛、李秋云、范海刚、黄艺芹、葛鑫、谭志红、秦毅、程俣薇、王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