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泉州市委党校组织党员干部培训班学员走进惠安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现场教学。学员们通过实地调研、专题研讨、案例剖析,深入探寻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泉州密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思想动力。
走马埭这片13245亩的沃野,承载着厚重的农耕文明与时代创新的交响。从五代时期围海造田的壮举,到1958年全省首创“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农业雏形,这片土地见证了农业现代化的奋斗历程。“当年县里投入800多万元建设基础设施,每亩年增收超3000元。”当主讲教师翻开农业发展的历史资料,学员们从案例中触摸发展脉搏。在盛丰农场,5G智慧农业系统实时显示着土壤墒情,无人插秧机在田间精准作业,科技特派员正在指导稻菜轮作。农场负责人介绍:“通过国企牵头流转1.2万亩土地,我们引入23家经营主体,去年总产值突破1亿元。”
走进惠民农场育苗基地,盐碱地改良技术令人耳目一新。通过牡蛎壳制备土壤调理剂,配合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昔日贫瘠土地已能培育优质果蔬。学员们现场观摩“指挥部+国企+社会资本”模式成果:近三年通过林地置换、低效用地开发,新增高标准农田7.38万亩,农技创新带来4%的农业产值增速。
“土地流转如何保障农民权益?”“智慧农业怎样实现普惠共享?”在研讨环节,学员们围绕农业现代化痛点展开热烈讨论。教师以走马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例,剖析土地流转的七大保障机制;通过“碳汇交易+生态补偿”案例,阐释现代农业的增值路径。教师在总结时指出,走马埭经验揭示了农业现代化的四把“金钥匙”:构建土地流转的“惠安模式”激活要素市场,打造科技特派员“泉州样本”强化智力支撑,创新“财政引导+社会参与”投入机制破解资金瓶颈,探索“种养加一体化”“农文旅融合”等增值路径。
带着“如何将走马埭经验转化为本地实践”的思考,学员们踏上归程。数据显示,2024年泉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87.38亿元,增速居全省首位,这份亮眼答卷背后,正是无数个“走马埭”在现代农业征程上的创新突破。正如学员们在总结中所言:“这次教学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农业现代化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写在田野上的生动实践,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持续作答时代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