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 近日,教育部启动了全国第十二个学前教育宣传月,以“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为主题,面向基层幼儿园征集了上千份视频案例,目前正择优陆续在媒体上推送展播。
展播的视频案例聚焦幼儿园日常保教实践过程,生动展示了幼儿园教师坚持以幼儿为本,倾听理解幼儿、有效支持幼儿学习的探索尝试,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年各地在推进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的同时,狠抓幼儿园保教质量取得的可喜变化。
多点开花,幼儿园科学保教不断涌现新经验
透过视频案例镜头,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各地推进科学保教实践探索多点开花,亮点纷呈,展现出比学赶超,后劲十足的局面。原中国教科院研究员王化敏介绍,这次视频案例遴选让我们专家非常振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实施以来,一些东部省份一直先行先试,持续推进幼儿园教育改革,但近年来,江西芦溪、海南琼中、陕西定边等中西部地区立足当地实际,踏踏实实研究幼儿、研究如何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取得的经验探索也让我们眼前一亮,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低成本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提供了新路,让我们看到缩小城乡、区域学前教育质量差距的希望。
关注每一个幼儿,师幼关系更有温度
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将幼儿为本、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信念真正落到实处。去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提出了“一对一倾听”幼儿,实践证明,强化教师关注幼儿表达表征和一对一倾听,如同找到了开启幼儿心灵密码的金钥匙,教师发现了细腻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尊重理解油然而生。
当老师发现、理解了幼儿,放下成人主导意识,将决策权交给孩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在江西芦溪,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表演活动,从参演人员、节目编排到舞台搭建都是孩子们自己策划,没有教师排练,取而代之的是开放性提问与平等对话,大大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驱动力,最终呈现了“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
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梁慧娟说,在今天的幼儿园,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幼儿展现出了让成人为之惊叹的巨大潜能和创造力,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落地了,教师发自内心地相信幼儿能行,相信每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
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发展,享受更快乐的童年
比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幼儿如何学习,一场致力于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变革,正在各地的幼儿园悄然而生。在贵阳市南明区第三幼儿园、阿勒泰实验幼儿园、呼和浩特市回族第一幼儿园,教师减少高控,孩子们尽情游戏,把积木、轮胎、沙水玩出了新花样;在烟台市机关幼儿园、嘉峪关市第一幼儿园,教师抓住了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教育契机,给予幼儿适时、适宜的回应与支持。游戏和日常生活就是孩子们的学习内容,他们感知发现了数量关系、空间方位、模式规律,学习品质、创新精神不断积累,他们敢说想说,表达越来越清晰,动手能力、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学会了同伴合作,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功利化评价导向逐步扭转,回归育人本质与初心
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功利化导向,创设真正尊重理解和支持幼儿发展的良好氛围。在陕西定边,不再把教师的教案、论文、课题这些外在可见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审、骨干教师评选的依据,取而代之的是聚焦班级观察、师幼互动、一对一倾听,在实践活动中看教师对幼儿的研究与支持。
“当下我们的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敢于摒弃以往功利化的顽瘴痼疾,抓住幼与师、学与教的本质,将观察了解幼儿、关注过程质量作为转变教师观念、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以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姜瑾说。
家园配合更加紧密,良好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幼儿园的保育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把家长作为亲密的合作伙伴,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推动家园共育是各地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健全家长志愿者驻园值守制度,充分发挥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作用,推动家长有效参与幼儿园重大事项决策和日常管理。
陕西省定边县第五幼儿园定期开展家长驻园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欢迎,纷纷表示,通过驻园活动深深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也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家长们在给予幼儿园工作肯定和赞赏的同时,更增添了对幼儿园的信任。
华爱华教授认为,教师的倾听记录是一份现成的儿童成长档案,从中教师也有了与家长沟通孩子发展的有价值的素材。事实已经证明,这份记录正在实现和谐家园关系的建立和育儿指导的功能,仅仅这一项工作的多重功能,就可以实现许多繁复工作都难以实现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