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城广场地下将建“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据悉,彭城广场地下将建“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将依托彭城广场地下空间交通连接项目建设,将地铁换乘空间、文物陈展、人行慢行交通系统、商业空间有机结合,在地下空间南侧、西侧两条地下通道展现徐州史上太平街、统一街的风貌,将徐州的“古”与“今”有机融合,真实展示出徐州2600年城市建设演进历程。根据考古发掘实际情况,城下城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将减少地下商业面积,增加约1500平方米遗址博物馆面积,以最大限度保留明、宋、唐、汉时期徐州老城城市建筑的遗址风貌。在遗址博物馆工程施工方面,该馆通过多层止水、构建预制、二次结构上挂等创新措施,达到了原址保护、原址展示的最佳效果;在陈展方式上,该馆采用具有创新性的多元化、立体系统解读和阐释遗址的文化内涵,重现出充满烟火气息的历史老徐州生活场景。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效果图(图源:腾讯新闻)
【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预计7月1日开馆】为迎接党的100周年诞辰,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建设项目预计今年7月1日正式开馆。据悉,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建设项目于2017年9月25日开工,整体建筑高度39.4米,造型沿中轴对称布局,中央建筑立面以连续柱廊贯穿,比例设计经严格推敲,中央公共大厅呈弧形退后,与主广场呈现出环抱姿态,寓意拥抱大青山,缅怀大青山革命历史先烈。建成后的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将成为具备展陈内蒙古革命历史、展陈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历史、进行专题国防教育和举办专题民族团结展览等功能的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革命历史博物馆。
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外景(图片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暂缓重组计划】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前不久提出重组计划,试图围绕时代和地区而非材料来组织其策展团队,该馆日前暂缓了这一计划。该计划遭到广泛批评,被认为严重偏离了立馆根本,因为该馆素来围绕材料的区别来组织其藏品。一名馆内工作人员将重组描绘为“该馆及其结构完全的意识形态变化”。馆方明确表示其正在重审项目方案,并将延长方案的内部咨询期,以改进方案并获得更多工作人员反馈。该馆正在与馆内工作人员和工会代表协商,已更新重组方案,将继续致力于创建一个集研究、国家艺术图书馆和档案职能于一身的部门,并增加用于非洲及旅居海外社群的资源。咨询一旦完成,所有反馈一旦得到考虑,最终重组方案就将确定。但馆方仍预备削减约10%的藏品保存职位和20%的策展职位,力求每年节约1000万英镑,以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财务冲击。
【中国】浙江美术馆:2021年4月9日 至 4月22日, “溪山清远:周燕中国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周燕,浙江杭州人,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山水专业。出于对家乡自然风貌、乡土人情的关注和热爱,她曾多次前往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等地采风,并以当地乡村为对象进行创作,彰显新浙江、新农村的美丽风貌。本次展览以“溪山清远”为主题,展出周燕创作的逾100幅中国画,其中包括《翠峦》《双溪》《流溪雾笼》等,这些作品展现了浙江乡村的秀丽景致,以及人民安居乐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面貌。“溪山清远:周燕中国画作品展”海报(图片来源:浙江美术馆)
【中国】西安美术馆:2021年4月10日至4月26日, “杨雪勇:浮世微景展览”在西安美术馆二层4号厅展出。杨雪勇,1989年出生于云南大理,先后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2017年,他开始创作“工业材雕塑”系列作品,运用工业建材,以浅浮雕的艺术手法重塑西方美术史中经典的雕塑形象,这种跨越材质、时空的视觉处理,让画面形成一种荒诞、怪异的内在矛盾和张力。本次展览展出杨雪勇创作的与消费题材相关的油画、综合材料作品,包括“这不是梦想”系列、“那些背后的交易”系列、“夜之殇”系列等,展现艺术家对人类欲望、价值观念和社会的思考。在“这不是梦想”系列中,艺术家每天在彩票上进行绘画创作,将房产证、安全疫苗、护照、春运火车票等多种“梦想”转译在365张彩票上,这些图像集中呈现了当下社会人们的心理景观。“杨雪勇:浮世微景”展览海报(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中国】南京博物院:2021年4月2日至12月20日,“妙手文心——南京博物院藏竹木牙角珍品特展”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珍宝馆展出。竹木牙角器是以竹、木、象牙、犀角为质,施以雕刻而制成的器物。这类器物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在明中期至清代中期(16—19世纪)的江南地区,竹木牙角雕名家辈出、大放异彩。中国传统的竹木牙角雕所承载的江南器具文化,构思于江南士人寄兴山林、以淡泊冷逸作为审美追求的文化精神,成就于江南匠人细腻的心智与灵巧的双手,将文人的情思与手中的刀具汇为一体;通过构思之奇特、立意之高逸、雕刻手法之巧妙,让竹木牙角作品精美自然而富有神韵,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日常生活中担当重要的角色,不仅开创出中国式的文人雅致生活,而且引领社会风尚,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博遴选80余件精品举办此特展,本展分为竹雅韵、木清趣和牙角艺三个部分。通过此展,观众可领略中国传统竹木牙角工艺的巧思、智慧以及丰厚的人文积淀。竹木牙角器(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
【中国】浙江西湖美术馆:2021年4月9日至5月23日,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浙江西湖美术馆承办的“剑出龙泉·龙泉宝剑精品展”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汇集了当代42位铸剑名家的刀剑精品。龙泉是一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净土,因剑得名,凭瓷生辉。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特色而驰誉中外。2500多年前,欧冶子铸剑龙渊,成就了龙泉这座古城。今天,龙泉宝剑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更体现着一种品质、一种理想、一种精神,剑之魂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精神的象征。秉持着“为明天收藏今天”的理念,自2017年起,浙江省博物馆与龙泉市人才联合会特色工艺美术专委会达成合作关系,为龙泉宝剑搭建文化交流、传承创新的平台,进一步开辟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新途径、新形式。展品 朔越剑(图片来源:浙江省博物馆)
【美国】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Cincinnati Art Museum)现展出展览“未来检索:紧密的平行线”(Future Retrieval:Close Parallel)。此次展览是辛辛那提大学前教员凯蒂·帕克(Katie Parker)和盖伊·迈克尔·戴维斯(Guy Michael Davis)的合作项目,利用前人作品中的意象和形式来创作能与21世纪经历产生共鸣的新艺术作品。他们的创作手法植根于陶瓷艺术,同时结合了混合媒介与技艺,将古老方法与新技术融合。这次展览使用了两个博物馆展厅作为展览空间,对从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装饰艺术与设计藏品中“借来”的艺术作品进行非常规的回应。艺术家们把自己的作品和博物馆藏品配对,从而创造了一种新体验,鼓励参观者以新的视角来思考我们的历史收藏与艺术实践的各个方面。展览将于2021年8月29日结束。“未来检索”( Future Retrieval,组建于2008年)/《秩序的形象》(局部)[Image of Order (detail)]/2014年/ © Future Retrieval
【山东博物馆推出“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生活图卷”讲座】2021年4月14日,山东博物馆将在一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生活图卷”讲座。此次讲座是山东博物馆倡导发起的首届山东华服日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服饰文化发展源远流长,服饰是华夏文明的具象载体,“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刚刚落下帷幕,展览在全国范围取得巨大反响,掀起了一波“华服热”。山东博物馆特邀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作为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以女性的视角诠释传统文化之美,再现衣冠风尚。明 大红色飞鱼纹妆花纱女长衫 山东博物馆藏(图片来源:大众日报)
【吴中博物馆推出河南许昌汉魏古迹考察讲座】2021年4月10日,吴中博物馆将举办“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河南许昌汉魏古迹考察记”讲座。建安元年(196)夏秋之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从洛阳带到了许县,控制在自己手中,掌握了群雄逐鹿的格局下的主动权。从记载来看,曹操的“挟天子”之举似乎进行得十分顺利,但人群的迁移不是纸上的推演,需要一系列保障条件,也要应对各种新情况。当时的许县不过是颍川郡下的一个县,突然连升几级变成都城,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承担起都城的角色?迁许前后,曹操曾经面对过哪些风险?生活在许都的二十多年里,从青年长成中年的献帝只是一位没有任何权力的傀儡吗?汉魏鼎革以后的许昌,还是重要的地方吗?带着这些疑问,演讲者耿朔曾前往许昌,实地探寻汉魏古迹,在本次讲座中,他将与吴地听众们分享重返历史现场所获的新知。“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河南许昌汉魏古迹考察记”讲座海报(图片来源:吴中博物馆)
【第二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开启征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美术教育综合改革,展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国美术家协会定于2021年9月举办“第二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并于近日开启征稿。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四川美术学院承办,旨在提升我国美术教师的专业创作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促进美术教师队伍成长,开创美术教育改革新局面。此次展览日期为2021年9月9日至10月9日,地点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预计将展出作品260件。本届展览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教师群体征稿,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及美术创作、艺术设计的高等院校教师均可投稿。征稿作品范围包含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动漫美术三类。此次展览征稿截止日期为2021年6月10日,具体投稿要求及投稿方式可至山东艺术网进行详细了解。
【双面透雕龙凤纹玉环 长沙博物馆藏】1975年长沙市咸家湖陡壁山1号墓出士,青白色,局部有黄色、黑色沁。双面透雕曲缠盘绕变体飞龙,环周饰以流动飞卷的云气纹和凤鸟纹,给人以龙腾风舞、云卷云舒之动感。龙凤身躯上以浅浮雕随形琢出隐约的线条,更加增强了整器的艺术效果。该玉环反映了西汉前期高超的玉雕技艺。
请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总策划:孙巍、李万万、陈立群
项目管理:高振华、刘诗婷、马琳
新闻编辑:倪悦洋、胡甜甜、杜欣桐
创意总监:蒋杰、包佩佩、杨陈思婕
编辑助理:袁婧 、吴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