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微医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医控股”)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微医控股的营收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及18.63亿元;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8.77亿和18.18亿元,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营收高涨 亏损大幅收窄已接近盈利
从业务构成看,微医控股的主要业务包括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两大板块。招股书披露,从2021年至2023年,AI医疗服务的收入分别为2.28亿元、6.28亿元、10.24亿元;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相关收入分别为4.07亿元和14.4亿元,呈现明显持续上升趋势。
从AI医疗服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来看,自2021年至2023年,该服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3.7%、45.9%和54.9%。2024年上半年,该比例跃升至79.2%。
伴随营收的高增长态势,微医控股的亏损情况也得到有效控制。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该公司经调整后的持续经营业务亏损额逐年减少,分别为13.54亿元、8.17亿元、5.05亿元;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半年,亏损继续收窄至2.57亿元和1.28亿元。经调整后的亏损率也由2021年的140.8%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7.0%,这表明公司在成本管理和效益提升方面取得实质进展。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早期探索健共体模式,加上业务快速发展催生的大量投入,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随着健共体模式的逐步成熟及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微医控股的财务表现快速改善。
此外,调整前的数据包含了非经常性的损益项目,而调整后的亏损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可靠的财务指引。招股说明书也对此做了特别说明。“经调整亏损不包括以股权为基础的付款、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上市开支、发行优先股的交易成本及投资产生的净收益或亏损”。微医控股盈利已近在眼前。
看似“巨额亏损”:却是对投资人信任的高回报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微医控股累计亏损达268亿元。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微医控股的财务数据。所有优先股均被指定为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其公允价值越高,负债就越多,拖累亏损的权重也就越大。
所谓优先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股票,持有者一般享有赎回、转换等特殊权利。那么,微医控股的大量优先股是如何产生的呢?答案是融资。
招股说明书显示,微医控股经历多轮融资,融资的方式是通过发行优先股,随着微医控股估值走高,投资人手中的优先股公允价值会随之升高。
从专业财务角度分析,通常情况下,企业在上市后,优先股持有者会将优先股转为普通股。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FRS),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会被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后续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被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因此,在上市前的财务报表中,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跃升,企业往往会显示出巨大的账面亏损。也就是说,这个账面亏损完全不同于日常理解的企业经营造成的实际亏损。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旦微医控股成功上市,这些优先股将自动转换为普通股,对应的负债部分在上市后自动转为普通股计入股东权益,包括赎回等在内的优先股特殊权利不复存在,由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亏损会直接消失,不再计入报表。
根据招股书,微医控股的股东名单包括五源资本、高瓴资本、友邦保险、腾讯、启明创投、红杉资本、高盛集团等投资机构。这些投资方,不仅见证了公司的成长,也通过真金白银的表达出对微医控股未来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