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扎实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深走实,新华网金融中心策划推出《走进·走近》沉浸式全媒融合系列报道栏目,分批次走进基层一线,深入采访调研,带你走近发现各地生动实践与身边喜人变化,呈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新成果。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任想)“截至2023年6月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参保人数约1.7亿人,累计超过200万人,享受的待遇累计支出基金约650亿元。”在近期召开的国家医保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副主任付超奇表示,长期护理险是社会保障制度补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
作为一项惠及长期失能老年人群的保险项目,长期护理保险又被称为“社保第六险”,能够有效补齐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短板。近日,新华网记者来到重庆市璧山区调研,在这里深入了解到其“政策找人”“应享尽享”“细化采集”“动态管理”等创新举措和长期护理险的“璧山模式”。
“社会的关爱对我们很重要”
建立长期护理险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为了妥善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以前只知道高位截瘫买不到保险,来到办事大厅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办理了长护险。现在每天有40元的补贴,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在服务大厅接受采访的钟女士是长护险受益人陈某的母亲,据她介绍,23年前,陈某从自家楼梯间摔倒导致高位截瘫。
今年6月,钟女士从邻居那里听说其家属在享受长护险待遇,便前往重庆璧山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大厅咨询,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完成了相关资料准备。6月底完成评估,并于7月1日起开始享受居家个人护理待遇。
图为重庆市璧山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大厅。新华网任想摄
截至8月底,钟女士一家已得到15840元的护理费。钟女士说,每个月都会有专业人士上门服务,包括询问身体状况、指导护理方式等等,对他们来说,不止是补贴,得到的社会关爱对失能群体意义更大,是心理上的温暖和支持。
对失能群体而言,长护险不仅仅是一项保险保障制度,更是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爱慰藉。中国人寿寿险璧山区支公司总经理陆旭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璧山区已为438名申请人完成长护险受理失能人员评估,其中达到重度失能评估标准的361人,发放护理待遇323万余元,让越来越多的失能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不断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措施,扎实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稳妥有序地把试点城市从2016年底的15个扩大至如今的49个。
当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仍处于试点阶段,其制度设计、服务体系、评定标准、管理流程等都在探索之中,但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努力走出独具特色的长护险改革创新之路。
记者在重庆璧山调研中了解到,璧山从2022年1月1日正式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作为璧山区长期护理保险经办单位,虽然启动时间不足两年,中国人寿寿险璧山区支公司已经逐步探索出医养结合、政企合作、多方受益的业务模式。
图为服务大厅内的工作人员。新华网任想摄
“自去年1月份起,平均每天会接到当地居民10个左右的电话咨询,申请人只需填写完成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会有专业的人士上门评估,一般从申请到上门评估大概15个工作日以内完成。”璧山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大厅内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在服务大厅内,可以看到各种长护险政策解读宣传册和失能等级分类表等资料。工作人员的专业解读和办理流程的简约快捷让长护险申请人更易于了解和享受这份保障。
除此之外,作为璧山区长护险的经办单位,中国人寿寿险如何进一步保证失能群体及时享受到这项待遇?对此,陆旭表示,璧山支公司建立了网格化服务监督队、异地评估协作机制、分级分类动态管理等创新模式。通过借助大数据平台,建立与璧山区卫生健康委、区残联、各镇街、各定点医院梳理失能人员清单,形成常态化机制,对发现的应享申请失能人员,主动联系“送政策上门”,让重度失能人员及时享受待遇,实现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致力于打造长护险“璧山模式”。
探索开展长护险成渝异地评估工作
在成渝两地,进一步保障异地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需求成为推动成渝两地基础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工作。
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周轶介绍,作为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先试先行的经办机构,中国人寿重庆市分公司在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指导下,自2019年起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并于2022年全面推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2022年7月以来,按照“应享尽享”原则,中国人寿重庆市分公司探索出“异地采集+本地评估”工作方式。
据了解,在异地评估过程中,主要是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联动中国人寿寿险成都市分公司开展成渝两地长护险评估,由在成都的长护险承办机构按照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信息采集标准对参保人进行日常生活、认知、感知与沟通能力等信息采集,随后由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的工作人员结合采集信息和病例资料,对参保人进行失能等级评定,确保让异地失能人员享受相关保险待遇。
此外,对于跨市居住或居住较为偏远的患者,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采取线上视频的方式,工作人员还会针对用药、饮食及护理与家属进行交流指导,确保将为民服务的理念落实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中国人寿重庆市分公司连续四年参与重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保障民生探索出可行性路径。今年前8月,在承办的3个区城镇职工95.8万人中,已累计为2945位重度失能人员提供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支付护理待遇1863.11万元,惠及失能群众1.56万人次。”周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