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冗长的汇报文稿,没有“一人一PPT”的常规操作,4月9日,湖北工程学院明德楼六楼会议室,50名党支部书记共用一张PPT,以“3分钟讲述”的形式,展开了一场以“立德树人”为纲、以“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为线的答辩会,用“一个模板管全局”的创新模式,将党建成果从教学、科研、服务地方到乡村振兴的全链条实践,浓缩成一份份“沉甸甸的红色答卷”。
“所有人的汇报无需使用PPT,只需提供党建品牌名称和所在支部名称。”答辩会伊始,会议主持人亮明规则。大屏幕上,红底黑字的标准化模板清晰标注“品牌名称、所在支部”两项内容,要求汇报人以口头汇报的形式“说清创新、验证成果、提炼经验”。
答辩会上,50份汇报如同50块拼图,在统一模板中拼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立体图景。“答辩会议限制倒逼我们把‘注水汇报’拧成‘干货硬货’。”会后,多名参会人员感慨。
大家算了一笔“会议账”,过去50人汇报需要打印100页材料,现在全程电子化;以往每人15分钟“照本宣科”,现在总时长压缩80%。
外国语学院教工党支部开展“孝译善举”实践项目,制作的原创外语视频《读懂中国·听见孝感声音》阅读量破万;培训10名云梦博物馆“党员外语讲解员”负责陪同翻译任务。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工党支部亮出“尖板眼”:“支部党员牵头突破‘卡脖子’技术,一系列科技成果分别在多家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应用。”
美术学院环境设计支部首创“三师(高校教师、企业工程师、乡村规划师)协同”机制,联动政府、企业建立3个乡村实践基地,完成5项乡村规划与生态修复工程。
生科院特色作物重点实验室“三结合”品牌“博士党员突击队”打造了一支服务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的“尖兵”队伍,常年深入服务企业80余家,转化重要成果20余项。
“这场‘极简会’开出了‘务实功’。”现场专家评价道,汇报最终汇聚成一份仅1页的电子成果汇编时,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写满育人温度、创新力度、服务深度的生动实践。(汤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