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是第二轮上海市市级医院临床研究三年行动计划Ⅱ期的重要建设项目,共33家市级医院参与,建设周期为两年。
为加快研究型病房建设进度和提高建设质量,加强市级医院间交流,发挥标杆医院的示范带动作用,2023年12月28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在长海医院召开“市级医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现场推进会”。
会议包括现场推进会及长海医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揭牌两项活动。推进会上,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王兴鹏主任总结了市级医院研究型病房的建设情况,同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规划。
王兴鹏主任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赵丹丹强调,此次召开研究型病房建设推进会,目的是让市级医院打开思路,共享经验,凝聚共识,提高站位。希望各市级医院在深入推进临床研究体系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研究型病房发展积累更多有益成果。
赵丹丹书记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赵蓉副主任介绍了33家市级医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的建设情况。
赵蓉副主任
长海医院作为首批入选的示范性研究型病房项目建设单位,已全面完成病房改造。长海医院院长廖专以“长海医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的建设情况”为题,围绕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目标,介绍了集聚“独栋式”“开放式”“智慧式”“一站式” 为特色的研究型病房建设情况。
廖专院长
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刘建民教授结合自身高质量研究成果,分享了如何实施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研究项目以及开展成果转化。
刘建民教授
瑞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毕宇芳结合瑞金医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的建设情况,从智慧化运营与进驻学科特色的顶层设计布局分享瑞金医院研究型病房的探索和经验。
毕宇芳副院长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虞先濬以肿瘤医院10余年I期临床研究病房建设和管理实践为基础,分享了专科医院研究型病房建设过程中的特色和经验。
虞先濬院长
曙光医院副院长高月求结合医院中医优势学科特色,从信息化、IIT与GCP一体化管理等方面分享了曙光医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情况。
高月求副院长
上海市相关委办局领导出席并见证我院研究型病房揭牌仪式。
赵蓉副主任和徐财明政委为项目揭牌
据悉,长海医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坐落于医院三号门对面,为21号楼,原名“中心楼”,是上世纪30年代初开始兴建的诸多建筑之一,由建筑大师董大酉设计,是上海市立医院的院址。1949年5月,长海医院接管后作为病房和机关办公用房。1956年,按照原建筑风格,在原有的三层上加盖为四层,后为医院肾内科使用。该建筑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历史建筑翻新,用于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是历史的延续、也是功能的拓展,独栋的建设单元能充分保障研究型病房的集中统一管理。
中心楼外景
长海医院作为第一批入选示范性研究型病房项目建设单位,围绕成为临床科技创新策源地、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启航点;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连接器、催化器和加速器两大目标,建设内容包括规范化的示范性研究型病房、配套的临床研究实验室、完善的研究型病房支撑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病房硬件改造,并建立较完善的支持促进临床研究的院内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病房内设药物临床试验Ⅰ期病房、细胞及基因治疗病房、核素病房,以及四个研究型病区,共计开展152张床位。同时,设置了与临床研究相匹配的特色介入治疗、研究型药房、门诊及随访等功能区域。整合临床试验/研究功能,实现受试者“足不出楼”完成检查、治疗和随访,充分体现了长海患者至上的“一站式”研究型病房特色。
示范性研究型病房
此外通过信息赋能,长海医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打造了智慧化研究型病房新范式,与企业共同研发出研究型病房综合管理系统,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实时监控所有在院的临床研究项目,包括GCP和IIT,关联到所有住院患者的入组信息、研究进度和不良反应监测,同时从病区分布、生命体征、输液情况了解受试者信息,为临床研究项目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后可实现全国多中心联网,实时监控项目的整体研究进度,提升研究效率。智慧病房还配备了数字人就医交互系统,可以直接与病患对话,根据病情描述指导挂号就医;安装了自动送药机器人,可按照医嘱精准送药。同时,依托申康重大病种数据库平台,建立结构化病历、智能化交互式数字设备、招募和筛选平台、电子ICF、远程访视和监查,实现研究项目动态管理和监测,进一步为上海市临床研究提供支撑。
焕新启幕,高光绽放。走进新的长海医院研究型病房大楼,可以看到被保留的历史风貌以简洁的现代风格为基调,又融入了中国特色。屋顶飞檐略微上挑,窗裙墙饰花卉图案,红瓦坡顶开老虎窗。在建筑的外墙面上,基本每一扇窗下均有雕饰,外立饰有“寿”字、祥云、寿桃花纹,寓意健康长寿。一楼门厅地砖上历经了近百年时光的红十字和拆分的繁体字“衛生”纹饰依旧清晰可见。即使今天,仍能感受到当初设计与建设者的家国情怀。这里曾走出李宝实、应元岳、吴孟超等一大批医学泰斗。
外墙寿字雕花
外墙寿桃花纹
地砖上的图案是繁体字“卫生”的拆解体
此次翻新改建,将历史人文与科技创新相融相促。虽年岁逝去,大楼始终发挥着医疗卫生的相关作用。新的起点,新的使命,在这幢优秀的历史建筑中,长海新一代医务工作者必将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秉承“救死扶伤 服务军民”的长海院训,让科技创新赋能医学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