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加大优质金融服务力度,积极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一季度,国开行发放东北振兴贷款523亿元,同比增幅明显。实践中,国开行围绕助力提升维护“五大安全”能力,积极支持东北地区清洁能源等绿色领域发展,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助力高端装备龙头企业技术攻关,服务黑龙江高标准农田、吉林“千亿斤粮食”工程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同时,发挥基础设施主力银行作用,加大对高速公路、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机场、重大水利工程等中长期融资支持,积极做好“三大工程”金融服务,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筑基 夯实区域发展“硬支撑”
轨道交通编织成网。“沈阳站站”、空中地铁、《东北是家》主题展……近年来,沈阳地铁创新做法相继“出圈”,坐地铁游沈阳成为旅游“新姿势”。推动城市空间拓展,助力产城融合,便利百姓出行,地铁正以“地下动脉”的姿态重塑沈阳城市格局。一季度,国开行辽宁分行发放贷款14.5亿元,重点支持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3号线东段、6号线、9号线东延线、10号线南延线等5条线路建设。“我们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发挥融资优势,做沈阳地铁建设的金融‘同行者’。”辽宁分行客户四处客户经理孔舒表示,该分行将继续积极支持沈阳轨道交通和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服务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
航空枢纽提质增效。随着东二跑道于1月23日正式投入运营,黑龙江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双跑道国际机场。国开行黑龙江分行牵头组建银团,合力破解大型基建项目资金难题,支持长3600米的东二跑道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一季度,黑龙江分行发放贷款1.23亿元,支持机场配套设备购置以及其他专用设施建设。该分行客户四处客户经理王明祝介绍,如今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提升33%,年旅客吞吐量设计保障能力突破3800万人次,货邮设计吞吐能力扩容至30万吨,航空运输保障能力大大提升,成为服务重大赛事、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民生福祉、推动跨境物流等枢纽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现代化基础设施。
绿色发展固本 绘就生态“新画卷”
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长春市双阳城区如意湖片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吉林省首个成功落地的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一季度,国开行吉林分行作为银团牵头行,发放1.16亿元贷款支持双阳河流域生态修复,助力区域路网升级和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当地通过“生态+产业”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互促,实现区域发展绿色转型。目前,项目已完成河道治理10.6公里、恢复湿地37.3公顷,修复破损山体256公顷。吉林分行客户七处客户经理于淼表示,该分行将以片区综合开发为抓手,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打造“产城人”融合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将带动片区GDP年增长超5亿元,让“一片湖激活一座城”,助力吉林省探索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有效新路径。
引调水工程润泽民生筑安澜。连日来,内蒙古引绰济辽工程突泉县隧洞段,工作人员坚守一线,争分夺秒展开设备调试和管网排查,向着6月具备通水条件的目标全力冲刺。引绰济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252亿元,通过391公里的输水线路,将嫩江支流绰尔河水引至西辽河流域,改善西辽河流域严重缺水状况。国开行内蒙古分行牵头组建银团支持项目建设,通过专班服务等举措,为自治区“头号”水利工程保驾护航。一季度已发放2.13亿元贷款,有力保障了主洞衬砌等关键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成后,将向沿线城市及10个工业园区供水,年均调水量达4.54亿立方米,惠及112.79万人口,对促进蒙东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民生改善暖心 托举百姓“安居梦”
城中村改造“改出幸福感”。春暖花开,万物明朗,大连市金普新区民和村2078户城中村居民喜气洋洋搬入新房。在国开行大连分行支持下,当地收购已建成的存量商品房用作安置房,让城中村居民圆了安居梦。国开行大连分行聚焦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公共服务等城中村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深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梳理项目清单,搭建融资机制,支持项目建设。一季度,向大连市金普新区民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发放专项借款8.18亿元,助力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旧村变新城,安居更乐业。”大连分行客户三处客户经理顾天佑表示,该分行将加大工作力度,让城中村真正变成幸福村,有力服务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下一步,国开行将紧扣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部署新任务,不断完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在助力提升东北地区维护“五大安全”能力上发挥积极作用,努力支持东北地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助力谱写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